【中年職場危機】40歲搵工多阻滯?過來人分享如何用3個月再就業

【中年職場危機】40歲搵工多阻滯?過來人分享如何用3個月再就業
Jobsdb content teamupdated on 22 November, 2024
Share

當不少企業在大吐苦水,招聘人手並不容易,一些年滿40歲的打工族群卻表示,搵工轉工甚艱難,部分待業人士更在社交媒體發文,話即使願意減人工,申請較低級的職位,一樣石沉大海,網民回應時稱:「有啲公司請主任,35歲已經唔請。」人事顧問稱,隨著現時經濟轉型,不少機構也傾向僱用對新興工作輔助工具,例如AI,較熟悉的年輕人,而為了讓40歲或以上人士有更多重投就業市場之機會,勞工處於2024年7月推出「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下簡稱「再就業計劃」),合資格者最多可獲發2萬元津貼,令40+得到實質金錢鼓勵之餘,並可繼續融入香港的經濟發展。


經濟轉型  企業傾向聘用網絡新世代

非牟利機構「樂活新中年慈善動力」之前在網上收集約400名46歲及以上求職者的意見,結果顯示,接近60%的新中年感到搵工難,另有20%人士稱,申請最少20份工,才有一次面試機會。合眾人事顧問總經理蘇偉忠表示,此現象與香港經濟轉型,有密切關係。

「以市場營銷為例,自數碼行銷興起後,推廣模式已由舊有的電視、報章廣告,或在商場舉行展覽,轉為覆蓋率更廣的社交媒體、搜尋引擎等管道,以致不少機構,尤其大型企業的招聘對象,也以較為年輕,或學歷水平較高的人為主,因僱主認為,他們對新科技的認知及學習能力,相對較強,若然在工作上需要應用AI或其他軟件時,會手到拿來得多。」他稱,這個招聘趨勢在一些科技元素較重的行業,以及新興產業,例如金融科技,尤其明顯。

此外,當「00後」漸漸成為消費主體,企業為了拉近與這批目標客群的距離,往往傾向聘用跟顧客群「同聲同氣」、了解其所想的年青員工,以配合公司業務發展方向。

「以我們所見,有些公司招募經理級別的管理人員時,很多時會以40歲為界線,未必會將這歲數或以上的求職人士,列作優先考慮。」他稱:「就算資歷較深的求職者願意放下身段,將薪資門檻降低,卻依然一職難求,因僱主擔心,過往負責帶人、管人的經理,在新公司如要被較他年輕的上司指指點點,未必能夠接受;此外,要他們融入年青一輩的同事圈之中,亦非想像般容易;所以一般而言,僱主未必會第一時間選擇聘請年紀較成熟的人。」

勞工處較早前舉行「再就業計劃」招聘會,提供適合40+中高齡人士的職位空缺。招聘會並邀請了勞工處副處長(勞工事務行政)何錦標(圖右二)、星級嘉賓郭晉安,以及多位計劃參加者,分享求職及成功就業經驗。


「再就業計劃」參與者現身說法:一個終結亦是一個新的開始

為了讓40歲或以上人士,再投入職場,促進中高齡人士就業,勞工處於今年7月15日推行為期3年的「再就業計劃」,連續三個月或以上沒有從事任何獲酬工作的40+,如連續完成12個月工作,在計劃推行期間,最高可獲2萬元再就業津貼。

勞工處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9月底,已超過2萬人參加計劃,40至59歲的參加者佔76%,60歲或以上的佔24%。成功就業的個案共2,240宗,參與計劃的僱主約1,700名,當中約3成僱主來自地產及商用服務業,約2成來自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至於來自飲食及酒店業、批發及零售業的分別佔約1成。

職位方面,接近3成為非技術工人,超過2成是服務人員與銷售人員,而受聘為文書支援人員的計劃參加者,亦接近2成。

容巧兒(Candy)和吳始娟(Amy)是其中兩位參與者,二人對於能夠在短時間內,成功配對新的工作崗位,均感喜出望外。

「整個登記流程和搵工程序,也很方便快捷,合資格申請人士只要在『再就業計劃』的網頁登記,很快便會收到電郵確認通知。之後參與計劃者可自行在勞工處的網站,或手機流動應用程式,尋找合適工作,亦可經勞工處安排的服務機構,配對職位空缺。」Amy稱:「我前後共用了大概3個月時間,便再度投入職場,成功就業的步伐,較我想像中快。」

至於今年年初被裁員的Candy,在旅遊業打拚超過20年,她說,相隔17年再次搵工,重新整理CV和預備面試時,她才發現,熟齡辦公族其實有不少不以為意的過人之處。「包括廣闊的人脈關係、處理突發事件時,會執生的能力,這都是在職場見過風浪的40+優勢。」

她稱,「被退休」期間,沒料到會造就她作出多項新嘗試,例如,取得保安訓練證書及保安人員許可證,另外,完成了她形容為「如同體能鍛煉」的紮肚課程。「進修目的,是想了解一下,自己是否適合從事這些工作,但最終發現,仍是心繫旅遊業。」她稱:「那時剛巧勞工處推出『再就業計劃』,就是這樣,我遇上現時的老闆,重回我的老本行。目前在營銷及市場部的工作,雖然與之前的旅遊顧問工種,有頗大分別,但新挑戰卻能為上班帶來更多動力。」經過今次的再就業體驗,她認為,凡事有危自有機,即使在較成熟之齡被解僱,並不代表是個終結,有時反而會令未來的路,變得更廣闊。

▪ 5年冇升過職、開會被當透明⋯⋯這些迹象顯示你正被Quiet firing 如何抗衡上司的5大「迫辭」手段?

▪ AI取代文字工作?新世代Freelance翻譯員要識利用軟件工具,提高競爭力





「再就業計劃」參加者之一Candy認為,40+不應低估自己在職場累積的優勢,所以再次搵工時,應定下清晰目標,對資方開出的條件,要欣然接受,才開始新的工作。如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接受Offer,合作關係亦不會長久,這對僱傭雙方亦不會有好處。



2大裝備準備就緒  40+一樣充滿工作機遇

受經濟及各種外來變素影響,某些行業、工種對40歲以上的求職者來說,有時的確並不那麼「40+ Friendly」;不過,人資專家蘇偉忠指出,如能整頓好以下兩大裝備,工作機遇便不會那麼容易,與你擦身而過。

  • 與時並進:背後的潛台詞是「經常抱持學習心態」,因即使你在某個行業或機構,浸淫了二、三十年,對公司各大小事務,也瞭如指掌,簡直是一本活字典,可是,如沒有在工作技能上,與時俱進,當轉到另一家公司履新,一切要從頭開始時,競爭力將不可同日而語。
    • ⁠尤其現時各行各業在資訊科技、人工智能的應用,愈來愈廣泛,年資深厚的上班族,如仍持續去沉浸於昔日的豐功偉績,忽略使用新興工具之熟練度,就會跟職場趨勢脫勾,被淘汰出局。
    • 想繼續與新趨勢接軌,最簡易的方法是從招聘廣告,了解一下你的崗位,目前需要具備甚麼工作技巧與經驗,然後如補充維他命一樣,強化你所缺的元素,才可在求職、轉職時,保持一定優勢。
  • 懷愐過去,不如樂在當下:在思維方面,同樣要有所調節。一般來說,職場中的40+,大多已身居管理職位,若然是屬於「被辭退」或決心轉型之一族,於新公司或不同工作領域重新啟步時,請不要再時常懷愐過往高高在上的日子,否則只會變成職涯發展之一大包袱。


放下身段,將心思用來加緊與同事之間的合作,尤其與年輕一代,共同發揮團隊精神,投入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之中,才最實際。

撰文:TY  圖片:勞工處提供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More from this category: Finding the job for you

Top search terms

Want to know what people are searching for on Jobsdb? Explore our top search terms to stay across industry trends.

Explore related topics

Choose an area of interest to browse related careers.

Subscribe to Career Advice

Get expert career advice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providing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agree to the Collection Notice and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