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e圖平台9GAG風摩全球,這公司卻原來來自香港?團隊中的一個年輕女子Bonnie,一夫當關到處飛談生意,「一個亞洲女性要在國際舞台中有自己的天地,是不容易的。」做過旅遊記者、烘焙生意的她,加入9GAG後在5年間由區域銷售和業務發展經理晉升至全球品牌合作副總裁,一切或源於她的「三分鐘熱度」——想創新於是不怕困難,更自己去找挑戰:由讀書實習時自薦、做旅遊書時不claim公司錢自己pitch酒店贊助,到現在拒重覆舊橋,想做的,她就會向前衝。
她的起跑線,是參加旅遊雜誌達人徵選落選,學校實習又沒有旅遊記者崗位,她卻向雜誌自薦做實習,入職後又很快做完被分配的工作再「搲」事做,於是連帶接觸到市場營銷,學了互換資源,即例如以版面跟品牌換禮品,送給讀者。到畢業後進了旅遊書出版社,她就用這方法主動接觸高級酒店,影到靚相、自己可嘆世界、公司又不用出錢。而其實連做到這份工,也全因她的衝——公司本身沒在招人,「但什麼都可以試試嘛。」
▪ 開闢專業副業有咩出路?現職紋身師5大入行Tips教捱過低收入期
▪ 「大唔透」又如何?玩具設計師創笑口肥仔figure:務實與夢想並非對立
只是慢慢她發現這行人工低,輾轉到了保險公司做市場營銷。大公司不用她一腳踢,時間多了,喜歡煮食的她就開始做蛋糕,開展副業,後來有B2B生意上門,「一單可能兩三萬,比我一個月糧多。」就算辭職也只要賺回份糧就可以,輸得起,她便全心做餅。做着做着更涉獵包裝,有市場經驗和觸覺的她清楚奢侈品牌的標準,如絲帶綁起來後要見到品牌名,又甚至會跟供應商到大陸看板確保質素,自然有了口碑。
他們自疫情就全面WFH,並有資助給員工提升家居辦公環境,她說WFH少了辨公室政治、省了通勤時間,「在辦公室都不一定productive,我想現在Gen Z也會更加嚮往這種開放又信任的文化。」
只是做了3、4年後,她發現想接觸的客都接觸了,「當時只有26歲,之後要做什麼呢?」她覺得不太對勁:「好像停了在這裏,這樣下去就無法升級。」當時她看到9GAG以數十人的團隊吸引兩億多用戶,又做到烘焙難達至的國際化,見工時直接就和老闆說:「我想學做你的生意。」老闆被她的熱情感染到,也很放手,給她開新戰場,「我聽到開荒就很興奮——什麼都可以自己開波。」她簽下迷因名人如廢柴爺爺、辦線下迷因博物館,近年更和團隊涉獵NFT、信用卡。
這過程中她常出入各國,面對當地精英,她坦言亞洲人未必夠native,「有先天不足,就更加要強化自己,我會一直學新東西,別人就會喜歡跟你聊天。」在不多的見面時間中,「讓他覺得你很豐富。」這是其一,其二是要自信,自己雖非名人,「但現在是網絡世界,很多不出名的人也可以用才能賺很多錢。」
「第三是,我常常都提自己:你可以有很強的立場,但也可以用溫柔的方式去演繹,女生天生可以游走。」而亞洲人身份此時亦有優勢——「形象沒那麼強勢,會令人覺得舒服。」第四是提升解難能力,令人記得你很有辦法。她笑言做記者時學到的「執生」,正是解難,即亦創意——趕死線、客人消失、造了架1:1坦克車模型成功通關去到德國,才發現那邊沒貨車app,快快上網、問朋友,終於找到速遞公司運送,「沒什麼解決不了的。」
面對先天優勢不足,「我從小到大都覺得可以克服,就像我是在屋邨學校讀書的,但也能入到中大。」
生活中遇到困難,更可以用9GAG態度面對:「我們的主旨是go fun the world——用很幽默的方式去面對世界。」她疲累時也會看迷因,更遇過到異地讀書的人興奮地和她說,9GAG陪他們渡過了最困難的日子。「人需要的,有時都只是連結世界。」能成功逗笑、陪伴大家,她覺得共鳴感很關鍵,「可能是星期一早上大家都不想上班,而這不只是香港會這樣。」加上迷因會緊貼時事,就令人更有連結感。
「那種快樂好像很輕,但其實它是日積月累的。」能為大眾建立一個來這裏就能找到快樂的平台,給人情緒價值,她已很滿足——不覺間,她在這行也達到了當初想做記者的目標之一:幫助別人。而目標之二,是接觸不同的人和有趣事,現在她也不愛重覆舊點子,覺得無法發揮所有能力,總給自己找麻煩、創新,「我不是2到100的人,一定要0到1。」她自言小時不了解自己,會質疑自己是否三分鐘熱度,但現在就利用這特性去不斷突破。「如果我只是用本身的專業,是不會來到這裏的。」認清自己的個性和喜好,不去規限自己,才能遇到這片驚喜。
撰文及攝影:Rita Wong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