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師近年成為不少人嚮往的職業,除了沖咖啡、與客人交流,原來還有機會炒豆、搞活動、教班、做管理,不怕沒新事物學。Yan就由樓面做到現在成為Nodi Coffee的咖啡烘焙師兼營運經理,一路上不斷進步。
接下雙重職務時,Yan坦言都有壓力,「但是我不會拒絕——為什麼不試試呢?」她說。「在盡可能做到的範圍下,我一定不會放棄,因為你不知道這個機會,會不會造就下一個機會。」這種積極向上的性格,來自家中的放養教育,令她學懂獨立、靠自己,到去澳洲工作假期時更甚——沒工作經驗的她只找得到咖啡店工作,因不懂沖咖啡而只能拿最低工資,於是她努力練習,漸漸愛上咖啡,尤其着迷於拉花時每天的進步,「到收工時會很不開心:吓?沒得繼續拉了。」
但在澳洲待了7年,她發現華人始終難升職,後來回港參加朋友婚禮,打算短做一下咖啡店再去瑞典工作假期,卻被老闆賞識她的「澳洲feel」——香港咖啡師大多較內斂,但她感染了澳洲人對每個客都很talk得的性格,一個月後被提拔成經理,一下子去到夢寐以求的位置,「那時27歲,覺得好像要穩定,又幾鍾意間公司,想着不如做久一點……就做了4年。」
她說要愛自己,包括有人令自己不愉快、遇上不想做的事、人手不夠都要出聲溝通。她也會跟同事說:「你不說自己死撐,我們不會知道你有什麼需要,就給不了幫助。」
▪ 澳洲482工作簽證:中長期類別可申永久居留 過4關享不同待遇
▪ 加拿大vs澳洲讀書、工作點揀?加國對港人新移民政策 申永居更寬鬆
老闆賞識她,有什麼杯測、培訓都叫她幫忙,工作量增加,但她都當是學習機會,從中邊做邊學。做經理遇到水喉壞了,初初她會問老闆,再面對類似情況就自己解決。「大家很易有種依賴性,一遇到問題就問上司,但其實經理就是要幫公司解決問題。」
至於如何令下屬信服,她也花過一番功夫——在澳洲時她曾被指感覺太溫柔不適合做經理,於是她逐點調整:衣著,眼神、語氣、用詞,但有氣勢之餘又不能令下屬不敢言,「要讓他知道大家是同甘共苦的。」還要了解同事性格,先講好處,再婉轉地解釋有什麼做得不好,令對方明白是為件事好,「很多管理者可能說一句不好就完,但其實這是溝通技巧。我通常是先認真,後放鬆。」
後來她再被委派開炒豆房,又達成另一夢想,但之後一同並肩作戰的同事都離了職,有天炒豆機更壞了,她忍不住崩潰大哭,「但哭完之後,其實都沒人幫到我,就醒了:所有問題發生,只需要想辦法去解決它。」
她說大家常想跟厲害的師父,「但就算遇到別人也未必肯教你,為什麼你不靠自己呢?不會什麼就找本書學,想辦法令自己可以學多點、進步多點。」
這一路上她遇難愈強,輾轉來到現在的公司,遇上身兼兩職的任命,她也沒拒絕,以為她是拼命死頂的人?她卻說當初是評估過身心負荷到才點頭,「而且前期可以容許自己做得不好,公司也會容許,最重要是會反思、改善。」——追求強大,但也容許錯誤,忙翻天仍然滿臉笑容,就知道她的堅強中帶有韌性。
她會提自己不要過份工作,以往有份工曾累至每天都想辭職,「原來當人很累時,就會極度負面,於是我學會很累就去休息。」她又說:「就像做push up,到最後那幾下很辛苦,但就是那幾下令肌肉更堅實。」所以她辛苦時會告訴自己是在鍛鍊,只是也不會長期硬撐——肌肉需要休息來修復生長。
現在她會找團隊幫忙,放手讓他們學習,「這是做領導者要有的,什麼都自己做,就不需要分區經理了。」她也喜歡團隊工作,「大家的性格都很有火、很有想法,會一起積極去想如何做得更好,就愈做愈有趣。」她說這一行很有人情味:「咖啡是一個團隊,很容易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支持。」工作時會互相補位,下班了,行家也不時會去做比賽義工,「很奇妙,大家都在為一個共同興趣去付出。」
她做事習慣全盤思考,到要管理、下命令時,也有一套,例如要改裝吧枱,會先告訴下屬明白他的難處、解釋改裝原因、提供參考標準、解決方案,點出誘因等,全面到別人難以說做不到。
她說這行努力就有機會,但若要成為專業的咖啡師、較快升職:「忙時要快手而控制到質素、懂和客人溝通、介紹得清楚令他再買你的咖啡、做事不會要人執手尾、遇到困難思考要周詳。」長遠而言,她更說最好想做管理才入行,「現在要我再去站10小時,腳會抽筋。」忙的店舖更可能長期會勞損,炒豆又是體力活。要不就去細舖,但她說前景不同,要視乎各人的追求。
幸運的是,她愛咖啡也喜歡做管理,累的時候,想到同事說謝謝她,就有了能量:「能令他們在管理、生活或職業上變好,其實很開心。」由當初懵懂,到現在變得更堅強而柔韌,
「其實很多東西都可以靠自己去學。」她是透過看書、看ig去學管理、面對情緒,「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你處理得好,下一個機會就會是你的。」
撰文:Rita Wong 圖:Rita Wong、受訪者提供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