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sDB新出爐的《2021年薪酬調查報告》顯示,近半數受訪打工仔有赴海外工作意向。當中,年齡在45+之人士傾向北上內地,尋求發展機遇。北闖的誘因之一,是近年國內企業不斷成長,不論薪酬加幅與職場晉升速度,均很具吸引力。但在內地有豐富工作經驗的港人分享,北望起飛中的機遇時,亦要留意中港兩地職場文化到底有何差異,才可知己知彼,為職涯做好定位工夫。
▪ 半數打工仔願出走打工!令人嚮往海外工作地點:英國加拿大增幅明顯
▪ 3大部門最有機被調!企業轉移業務至外地,員工需注意咩事項?
「內卷」,是40+北上工作港人,不可不知的職場文化
中港職場文化最大的差異之一,是公司同事來自各省各市、五湖四海,每個人的成長背景及經歷,簡直百花齊放,不似香港,與你共事的人,幾乎十居其九出身於同一座城市,所以就算年紀比你大或年輕的同事,思維模式和心態也不會相距太遠,溝通時較易取得共鳴。
當在香港做慣大哥大姐的40+,北上發展要面對那麼多樣性的工作團隊文化時,如為人不夠Open-Minded、不夠謙虛,將自己在香港那套很Commanding的管理常態,一併北移當地職場的話,可能很快就要回流。
因現時能在國內企業立足的年青人,都是經過選拔、個個見多識廣的精英,不少都是海歸,有獨當一面之本事。各大機構可謂臥虎藏龍,如你仍帶著發施號令的姿勢來上班,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只會惹來反感,尤其聘用你的不是外企,是國企、民企,對於由港人來擔任「我哋阿頭」,反應會是「點解要搵一個香港人來做?他是否特別好?人工特別平?工作能力特別叻?」
所以即使你北上後站在企業中層位置,亦須虛懷若谷,要對下屬循循善誘,作出適當指導,並要以身作則。擺老細款的話,只會換來一個「慘」字!因現時三十出頭的,分分鐘叻過你,在「內卷」年代,即是在內部競爭十分激烈的情況下,Thirtysomething能晉身Director的,大有人在。一來基於成本計算,但更重要的是,目前國內的營銷對象以年輕人為主,Marketing Message都是給00後、90後的人看,假如你顯示不到有甚麼可勝過內地同事的Selling Point,又不清楚人家的內循環文化,還想在公司做至高無上的玉皇大帝、慈禧太后,很快就會抵不住爭先恐後要上位的後浪衝擊,而不是一場職場文化衝擊那麼簡單。
▪ 學一門手藝通行世界!8種技能增加技術/創業/BNO移民勝算
打工仔躺平無罪,理應受到勞工法例保護
中港兩地另一職場文化的大不同是,萬一你下屬「躺平」了,或者表現不似預期,要給他一個「大信封」,並不容易。因為中國政府訂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大前提,是要「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所以即使員工素質良莠不齊,有人Hea住做、責任心不夠強,也不能話炒就炒,被解僱的一方可以到勞動局投訴你處事不公。到最後裁定企業是敗訴,並要向被辭退員工賠償大額款項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為勞動法是用來保護勞苦大眾,你是受薪人士,就會受到保護。」北上發展多年的Howie表示:「員工懶是一回事,法例宗旨是要保護基層,如果企業動不動就去炒人,造成失業問題的話,社會便會不安。所以在國內企業做主管,如你要解僱一個人的話,必須搜集大量證據,證明這名員工犯錯,並要有心理預備,對方會向勞動局提出仲裁,而最後在訴訟中獲勝數的,大有可能是被你視為不符工作要求的人。」
遇到這類下屬,很多時唯有用忍字訣,或勸他自動離職,這對於初來埗到、過往沒有國內工作經驗的人來說,可能在一時三刻,難以想像。但只要明白,在不同地方自然有不同的職場文化差異,如要免受重大衝擊,就要持開放態度,知己知彼,才繼續在職途前行。
撰文:TY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