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潮席捲全球!加上踏入新一年,又迎來辭職高峰期,袋好花紅,打工仔們都準備陸續遞信走人。近日就有網民於討論區撰帖,指其公司掀起辭職潮,去年有15名同事離職,數字驚人,而樓主的問題同樣令一眾網民驚訝。
樓主以「2021年公司有15人離職」為題發文,表示:「兩公司加埋無40人」,續問網民:「有15人離職係咪公司有問題?」令網民不禁回應:「阿媽係女人,你遞信未?」
一起來看看其他網民的意見:
「都算係,但有冇影響到你先?」
「如果15人是同一日Resign 就肯定係!」
「工資不夠高,或是工作太過累。」
「咁似我前公司情況兩公司合併後,應該多過15人前後離職。」
(按此看原po)
▪ 想辭職但怕後悔?辭職必考慮6個問題 睇你心態是否一時衝動
▪ 【辭職禮儀】Intern、試用期派唔派?4種熱門散水餅種類+派餅方式
從「裁員潮」到「辭職潮」
過去疫情肆虐期間,市場經濟低迷,企業紛紛削減人手,一度爆發裁員潮;不過根據JobsDB最新公布的2022《招聘、薪酬及福利調查報告》,32%企業表示有計劃於今年首季增聘全職人手以擴展業務,預計逐步可回復到疫情前的水平。職場空缺增加,求職者自然有更多選擇,打工仔會趁市場有復甦跡象開始謀求新發展。未知樓主的同事是否因為另謀高就而辭職,但按趨勢來看,市場可能將會出現辭職潮!
全球掀離職潮?
另一邊廂,回顧2021下半年,美國疫情轉趨緩和,勞動市場也逐步復甦,卻戲劇性地出現大辭職潮(the Great Resignation)。截至9月,自願辭職人數達440萬,創下20年新高;同時,據電腦軟件公司Microsoft調查發現,全球約4成僱員表示考慮一年內辭職——所有數據都在反映全球正掀起辭職浪潮,背後是何因素所致?
▪ 辭職前要知勞工法!7大公式計算離職通知期及提早走代通知金
▪ 有意轉工/移民/創業應幾時向公司透露?事先張揚辭職對你的好處
後疫情時代:打工仔工作觀改變、正職消失?
疫情期間,長期在家工作,模糊了工作與生活的界線,變相拉長打工仔的工時,長期處在職業怠倦狀態。不滿全數爆發,打工仔不願再為工作賣命而犧牲私人生活,因而重新審視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工作,希望重奪人生控制權。加上疫情奪去無數生命,令打工仔感悟應在有限的生命裏活得更有價值和意義。因此,當需要重回往日的工作軌道時,打工仔乾脆辭職,浪潮遍及各行各業。
打工仔「看透人生」、辭職後,更勇敢嘗試自己感興趣、較多元化的工作,因此不少人創業、甚至轉做「slash族」,「正職消失」或成未來趨勢。
辭職傳染 觸連鎖反應
除受疫情影響,辭職潮或因傳染而成!試回想你過去的經歷中,每當有同事辭職,是否也有想過:我是否也應該辭職呢?平時我們不會無端想離開習慣了的環境,然而一旦出現先行者,便誘發我們反思自身的境遇,產生連鎖反應。據某外國期刊研究,「離職的人是誰」和「上司對員工離職的態度」是引發離職傳染(Contagious Quitting)的關鍵:
1. 離職者是誰
優秀的員工辭職,會令其他員工重新評估公司,他們會想:
– 公司正在「走下坡」?
– 公司不重視優秀員工?
– 我將要擔起更多工作了。
種種猜測增加他們考慮辭職的機會。
相反,一些不事生產、欠能力的員工離職,他們會認為有助增加團體價值,故較願意留職。
2. 上司面對員工離職的態度
每當有同事離職,其他員工一定會八卦原因,作出許多臆測。若上司能提供正確的資訊,便能「穩定軍心」。
例如一名優秀員工,因進修、搬家或提早退休等與公司沒有關係的原因辭職,上司若能提供相關資訊,便可減少員工對公司不利的猜想,紓緩不安感。而且,若上司本身有遠見及本事,員工更會覺得上司能不斷激勵自己成長,那麼即使有優秀員工離職,也較不受離職傳染影響。
▪ 新員工做唔夠一年就辭職?從招聘到入職 4招降低員工流失率
不重視員工 推動辭職浪潮
撇除打工仔的想法及人事因素,離職率高,與勞資關係、公司管理脫不了關係。以美國辭職潮為例,其中一大推動因素是員工感受不到公司的重視。面對疫情,員工生活遭受重大衝擊,然而公司未能為他們提供援助或支持,引發連串辭職。其實人才流失產生的成本絕不低,倒不如着手提高升員工的待遇及幸福感來得划算。因此美國企業紛紛推行各種彈性上班安排,務求為員工爭取工作與生活間之平衡,以緩和持續緊張的勞動市場。
留才關鍵:提升軟性福利
借「美」鑑「港」,除了升職加薪外,企業文化、工作環境,甚至內部人際環境氣氛等軟性福利亦是打工仔衡量「公司是否值得留低」的重要因素。香港亦有不少企業開始注重員工「Work-life Balance」相關福利,例如:「在家工作」、「於特別日子早放」、「零食/飲品/水果供應」等,希望減低離職傳染的影響,留住人才。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