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土講句,今時今日喺香港做編劇,就要有買唔到樓、結唔到婚嘅心思準備!」現職大台編劇的Roy直言。他曾在已結業的亞視、網台、電台工作,做過不同劇種的編劇,行業浮浮沉沉,始終未影響他繼續寫的心。
jobsDB向全港二十個行業包活資訊及通訊科技界、教育及培訓界、廣告、媒體及出版界、互聯網及創企、飲食界等六千名從業員發出問卷調查,深入發掘他們對工作的期望。欲知更多香港打工仔的訴求,可參閱jobsDB引才法則 (Laws of Attraction) 互動網站的按需分析。 |
入行門檻不太高
Roy入行的經歷很簡單,讀書成績不算好,三大不入,勉勉強強升讀某學院(當年還未算大學)的傳理系。電視撈飯長大,同學大多選讀商科,他完全沒有興趣,唯一想做和能做的便是:作故仔。傳理畢業後,理所當然地進入傳媒行業。「我讀書時,便寫些小劇本,期間不斷參加坊間的劇本或小說創作比賽,但從來無拎過獎。哈哈!當年畢業時,電視行業相對景氣,亞視還存在,每個台我都寫CV連同曾經寫過嘅劇本寄過去,最後加入了亞視,雖然人工低到爆,但叫入咗行。」
他表示,雖然現時香港電視、電影行業萎縮,但電視台、電台仍不時招聘編劇,因行業前景不明朗,和人工低等事實,流失率頗高。入行門檻不高,絕不要求學歷有多高,多數只要求職者有熱誠、喜愛創作。「要入行,就要主動長期留意心儀公司個網,編劇呢類工較少擺上求職網站,多數只會刊登喺返佢哋個網。最好寫定、諗定好多故仔,每間公司面試內容都唔同,但好多都有討論環節,累積嘅故事愈多,愈幫到自己脫穎而出!」
編劇的兩大類別
初初入行,Roy其實沒機會接觸故事創作,工作內容反而是資料搜集,誰叫他進入的是綜藝節目劇組呀!(苦笑)「編劇通常分為兩大類,一是戲劇節目組,即係大家認知中,為《開心速遞》寫劇本的編劇。二係綜藝節目組,雖然職銜都叫編劇,但實際卻是資料撰稿,工作多數係校對、拼貼,無咩創作空間。」雖然兩者的工作內容都是處理文字,稿件,但成就感和趣味度就大為不同,他在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和人脈之後,便轉往其他公司,渴望找到更多創作空間,最終如願投身大台,正式成為戲劇組的編劇。
▪【新出路】講夢想一樣有飯開 香港第一個自學Hyperlapse的攝影師
一套劇的誕生流程
平時看劇看得多,編劇在背後擔當什麼角色呢?Roy解畫,一套電視劇多數有5個編劇,但實際人數視乎劇集的製作班底和成本。劇集愈長,成本預算愈大,所需編劇人數愈多,反之亦然。相反,電影通常就只有一個編劇來主導。他深入說明:「電視圈編劇又分為兩個層面,一係大佬編審,二係大佬啲下屬,即係我呢種普通編劇啦!編審主導整個故仔,統一套劇風格,改編劇啲稿,決定所有嘢。而編劇呢,除了寫稿,還要做資料搜集、賣橋、協助編審及提出意見等。」
簡單而言,劇集誕生前主要分為三個流程。先是有一個主題,從主題出發構思故事大綱;再是有一個明確故仔,人物關係圖確立,深化人物性格等;接著是訂好分場,使劇情邏輯嚴密、節奏清晰,編劇之間分好工,各自逐場寫。最後是由編審改稿,作出內容及風格的統一,因每個編劇的寫作風格、思維都有分別。
說到底 想要大眾的認同
談及編劇的人工,Roy笑言:「唔好講呢啲啦!你都估到一定好少,所以想要靠份糧買樓結婚暫時根本無可能。但我鐘意份工!你唔覺得,你寫嘅嘢被人認同係好正嘅事嗎?可能係我個人喜愛虛榮感!哈哈!係街聽到人討論我寫嘅嗰套劇,會好自豪,沾沾自喜;如果套劇幾年後,甚至係幾十年後都有人講,嗰種成功感無法形容。」
想要得到觀眾的認同,想要創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他說創作路份外痛苦,總想要追求完美,時刻都在: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以形容一個角色性格固執作例子,固執到什麼程度?為甚麼固執?是天生嗎?還是因為某件事情而持續形成?一步步深化,才能形成有血有肉的人物角色。「整個過程,我嘅思維不斷轉變,不斷ban自己,很多時候去到交稿前一刻才定實內容。」
▪聶瞳:你做緊呢份工,無論好做定唔好做,之前都一定有人做過……
▪【返工無國界】有一種職業讓他環遊海底世界,潛水教練優哉游走各國水域
入行小關鍵 審美品味
電視劇集的觀眾上至80歲婆婆,下有5歲小朋友,而大台劇集更是入屋食飯必備,所以想編好一套劇,就要有品味。所謂品味,即與大眾同步的審美品味,Roy解釋:「套劇要俾人睇,一定要其他人睇得明,鐘意睇,唔可以得編劇自己明,自己鐘意。」
如何切合大眾的審美品味,又不失新穎,就要編劇的創意來平衡啦!Roy相信,世上很多工作都將會被人工智能(AI)取代,唯獨創作不能。而編劇這行業,發展空間一定有,只是香港市場漸漸萎縮,大多都向北發展。加上網絡流通,觀眾能選擇的劇集大增,韓劇、Netflix、內地視音平台⋯⋯多不勝數,想當編劇,眼光就要望遠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