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生活節奏急促,步速都快過人,工作事事講求效率,面對沉重的工作及壓力,港人情緒問題愈趨嚴重。近日就有網民於討論區發文,分享他聽過最嚴重的同事情緒失控個案,老細更差點因此報警!
樓主以「見過職場同事情緒最失控時係點?」為題撰文,希望網民分享自身經歷,樓主先表示自己身邊的同事,情緒最差時,也只會黑口黑面、語氣差、拍滑鼠等,而聽聞過情緒最失控的情況,是朋友的前同事:「同老細嘈完之後,勁大力踢櫈反櫈,狂樁啲keyboard,嚇到個老細差啲報警。」
帖文一出,網民也踴躍分享各自遇過同事情緒最失控的情況:
「係位喊TT。」
「口噏噏咗好耐,mouse都就拍爛,過左陣自己好靜咁做野,大家以為冇事啦,隔左冇耐jump埋⋯⋯」
「見過運輸失控,一路喊住流眼淚,一路扯咗隔離鋪條友出黎打。」
「講完個電話,係咁拳打張枱,再磡頭落張枱度。」
「行過嚟鬧人,鬧到全 office 都聽到。」
「打爆Mon。」
「係咁勁大力扑枱面啲野,全層都聽到啲爆玻璃聲,跟住喊聲。」
「入廁所𠝹手。」
「發脾氣掃野落地。」
「一拳打爆咗個木櫃。」
(按此看原po)
▪ 2022全球幸福指數排行榜 港列81位 疫情下工作壓力大增 6個方法助打工仔調整心情
工作壓力+抗疫情緒=精神健康現危機
據統計,香港平均每7人便有1人有情緒問題,情況愈漸普遍,甚至逐漸成為都市病。作為最勞累城市榜首,港人每星期平均工作51.1小時,遠超國際勞工組織建議的每周工作40小時,令打工仔缺乏足夠休息,身心俱疲。同時又要面對工作負荷大、職場溝通不良、惡性競爭等不健康的職場文化及壓力,造成沉重負擔,精神長期緊繃。
加上抗疫期間,減少了與人接觸交流的機會,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如易怒、憂鬱、焦慮、緊張、激動。有組織調查疫情下打工仔的精神健康狀況,發現近半受訪者曾出現抑鬱及焦慮的症狀,甚至有輕生念頭。
職場情緒管理很重要
情緒病患者中,只有3分1人主動求醫,或因患病不自知、情緒病污名化而擔心被標籤等原因,造成延誤治療;亦有調查發現,56%打工仔曾目睹職場出現不恰當處理精神健康問題的情況。
若未有及時、正確地處理情緒問題,可引致嚴重後果,不但加劇員工的情緒問題,不利身心健康,長遠更影響其個人生活、人際互動及工作表現,據統計,受情緒困擾的員工,平均只有62%的工作時間具生產力,令工作效率與品質低,降低績效標準;員工是企業重要的資產,若企業忽視員工的精神健康問題,不僅削弱其忠誠度,更可引致連鎖效應,令問題愈漸擴大,企業生產力、業績表現因而大幅下降,甚至造成其他突發性危機,為企業帶來重大損失。
▪ 返工成日好眼瞓?測試你的疲勞指數 用478呼吸法、減壓工具 8個自癒方案助紓壓
▪ Lunch、放工後想忘記世界?港九新界離島辦公室外的避世好去處
及早正視職場精神健康 員工宜學習情緒管理
做好情緒管理,有助於職場保持專業形象,促進與同事的交流及成長,帶來更高品質的產出;相反,任由情緒失控,可能會說出衝動而傷人的話語,演變為「職場情緒暴力」。
情緒管理 4大要點
-
覺察並接納負面情緒:
要管理情緒,先要了解情緒,透過「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能辨識不同情緒,及釐清情緒感受,更了解自己。人有七情六慾,產生情緒是正常不過的事,當意識到自己出現負面情緒時,毋須抗拒及否認,而是要接納、允許自己有各種情緒存在。經常壓抑負面情緒,終會累積缺堤,更好的做法是適當地表達情緒,將其排解出來,例如與信任的人傾訴、書寫等,均有助於抒發情緒。
-
找出負面情緒根源,爭取更好工作機會:
《擺脫不愉快:在工作中擁抱情緒的祕密力量》的作者Liz Fosslien,分享自己多年的情緒管理經驗,鼓勵打工仔出現負面情緒時,不妨先用紙筆整理思緒,將壓力分成「可控」及「不可控」。面對可控的壓力,應訂下具體而可行的目標,務實執行,減輕心理負擔;面對不可控的壓力,最好按兵不動,靜觀其變。Liz Fosslien亦建議打工仔留意哪些工作會令自己有好心情,並主動爭取相關的工作機會,成就感有助抵銷負面情緒,更好地管理情緒。
-
進行良好、有效的溝通:
職場上難免時有衝突,良好的情緒管理者,會為個人情緒負責,若負面情緒源自某特定對象,可於情緒平復後,先調整對事情的期待或轉變原來的觀點,再與對方好好溝通。 美國CareerCoach.com的創辦人兼總經理Tanya Ezekiel建議,溝通時應以「改善關係」、「增進彼此了解」為目標,而非一昧堅持己見,批評、論斷或責怪他人,才能促成健康而有效的溝通。
-
善用企業提供之情緒支援服務:
不少企業逐漸關注員工精神健康,為員工伸出援手,提供各種情緒支援服務,打工仔應積極善用企業福利,尋求專業協助,例如不少企業設置「僱員支援計劃」(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 ,透過保密的個人諮詢及輔導服務,從源頭改善員工的心理健康,並提升工作效率,讓勞資雙方達成「雙贏」局面;亦有企業採取一些平衡工作與生活的措施,如定期辦各種活動與聚會、安排員工旅遊等,讓員工釋放壓力及情緒,營造正向、開放的工作環境。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