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夢想家】OL投身freelance做數碼牧民 旅居歎世界:儲的錢和在港一樣多

FacebookWhatsAppTelegramEmailCopy Link

各國出入境防疫限制放寬,終於可以行開下!但除了旅行,你又有沒有想過旅居?帶着電腦,就能成為數碼遊牧一族(Digital Nomad),維持生計的同時,仍能好好體驗人生。「我終於感受到自由的靈魂。」去年4月成為「牧民」的Buta說。

而家份工可能係世界上最伏嘅工

 

睡到自然醒 工作半天玩半天

去年夏天遊歷了16個國家的Buta,1月剛快閃了韓國,2月又準備飛走了,她的IG「buta.on.the.road」又將增加一個新動態精選——日本。5年前的她卻是個在市場行銷業日日OT的小OL,從沒想過有天不再需要回辦公室,直至4年前遇上一個狂燥的老闆,才想:不如做freelance吧?

本來也許她會一直做個普通的freelancer,但愛旅行的她在疫情措施下被困了兩年多,去年外國通關,她就立刻決定帶着電腦去旅行,顧到收入之餘又有得玩,也不怕客戶嫌她不在港——疫情下各公司早慣了員工遙距工作,她的工作線上線下比例已由5:5變成9:1。

遊牧的第一站來到泰國清邁,「第一個感受是別人真的生活得很正常(少防疫限制)。」她重新開展「正常」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後,因為有想去玩的動力,她可以很專注地快快工作4至6個鐘,再外出到處走走、去cafe,晚上逛逛市集,和朋友吃個飯、揼骨或繼續工作。也體驗過一些在香港沒法做的事,如玩zipline(叢林飛索),在摩洛哥時更去了撒哈拉沙漠。

踏入3字頭,她也有想過別人都在結婚生仔……「好像是20幾歲剛剛畢業才會去外國乜乜乜。但其實都不是啊,都真的不用給年齡這框框去限制,一決定了不生仔,就其實幾多歲都沒所謂啦。」她聳聳肩:「外國的人都是這樣的啦。」既然時間寶貴,不如捉住最想做的事,探索這世界。

▪【職場夢想家】阿嫲離世引反思 金融人轉投安老業 2年內由兼職升至區管

▪ 【職場夢想家】7年做9份工 由執迷戲劇夢到轉型做職涯諮詢師 教人認清「現實」:但現實要包括熱情

旅行中要工作也relax

更難得的,是認識到很多人,「帶來了很多啟發。(大多)香港人很擔心錢,但我遇上的人不會想那麼多,很活在當下,想食就食了先。」她更遇過一個在摩洛哥開民宿的香港女仔,「別人可能覺得不知她在做什麼,但其實做人不用想那麼多別人的想法、無謂的界線。」她笑笑:「更覺得自己之前在香港像嚿飯,想這想那,浪費了很多人生。」

只是身為數碼遊牧民族,郵輪泊岸,別人是湧到街上遊玩,她卻要趕緊趁有wifi先開工;試過去到景點,卻遇到客戶急call要改稿,「下次自己調整囉,例如知道去沙漠開不到電腦,就確保客戶過了份稿才去。」而旅行時即使要工作,她說都很放鬆,不像在香港時壓抑,「香港東西很貴,別人很鍾意用行頭去看你。但當你在另一個國家,別人不認識你,好像做什麼都得。」她說:「而且因為我是特地來這裏,會珍惜生活多些。」

當遊牧者要不斷適應新地方,找屋、了解交通,她卻說都是樂趣。唯一是開會有時差比較累。另外是之前太貪心每個國家留得短,又要工作又要玩變得很趕,現在懂得調節,去久了累了也可以回香港休息。

▪日本研究系畢業生想做藝術策展人!見工1年落空 辦藝文平台成入行契機

▪ 身兼4職忙過全職!社工轉行做寵物保姆再變slasher:工作變享受

原來旅居一輩子是可能的

每一日,都有很多新的體驗,「你不會知道每日在旅舍或搭車會遇到什麼人,本身只想去亞洲,但識到些朋友,突然跟他們去了歐洲。」她仍在回味:「不用框住自己一定要做什麼,有這些變化,才有活着的感覺。」從前有抑鬱症的她,是在旅途上才重新覺得:「啊,我仍活着真是好好。」也對生活有回盼望,「周圍去是推動我工作和生存的力量,之前都不知道工作來做什麼,很辛苦。」

這趟旅程上,她也發現真的可以遊牧一輩子,「有些人6、70歲也在做。」以前她只能糾結於留在香港或移民到英國,但原來有種生活叫遊牧。而這種生活意外地不太花錢,「其實除了北歐,不是很多國家的生活費貴過香港。」她儲到的錢和在港差不多,卻多了很多自由,「又可以有很多很好的享受,例如在西斑牙吃海鮮餐食龍蝦,只是港幣2、300蚊;在泰國揼一次骨是60蚊,吃碗麵是20蚊。」

當自由工作者沒想像中不穩定——沒了一個客,也還有幾個客,「而且雖然是有些月份多收入有些少,但拉不會少得過返全職。不要只在想沒了job怎算,最重要是不斷找、叫人介紹,或者學新的技能,這樣才可以長久。」

 

拋開金錢壓力與迷思

少些金錢壓力,也少了金錢迷思,「香港人買個幾萬蚊的袋才開心,但在那邊識到些朋友,大家一起聊天,出去食個飯,幾十蚊已經很開心,生活變得簡單,不用工作得那麼辛苦。」而她和其他「牧民」的收入還都比以往做全職時高,和親朋也一直保持聯絡,她接下來亦打算每兩三個月回港一次,「初時我都會想,如果我不在香港,那家人怎算呢?但他們也不會想我的生命只是24小時看着他。」她說:「我們都要活回自己想做的事。」

「很多人會說很羨慕,但別給那麼多憂慮框住自己。」她說。「向前行了,才知道怎樣繼續。」工作上,她會想不如學UX/UI設計?因為多些遙距工作機會。「最緊要是自己願意不斷去試和找新事物。」儲好人脈、作品、基本的儲蓄,就可以邁開腳步。或者從此,你就可以每日看到不同景色,看看沙漠,隨心轉個身又跑去看海,找回生活的動力。

 

撰文:Rita Wong 圖:受訪者提供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想收到更多JobsDB最新職場資訊?

熱門文章
富士膠片商業創新香港的人力資源團隊利用大數據,分析過往員工活動報名趨勢等資料,制定切合員工需要和喜好的活動。圖為公司舉辦的藝術工作坊。 數碼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簡稱DX)是大勢所趨,但企業要真正轉型、推動創新,必須從員工做起。有資訊及通訊科技公司制定數碼轉型三部曲,全面提升前線及後勤員工的數碼轉型能力,並融入工作文化以至生活,帶領全體員工與公司同步成長、共享成果。 富士膠片商業創新香港擁有接近60年本地經驗,一直本著「為商業帶來革新」的使命,為各行各業提供不同智能商業方案。公司近年以「智.型辦公」為主題,方案包括從自動化邁向超自動化(Hyperautomation),以統一通訊塑造全面體驗(Total Experience),以及部署網絡安全網格(Cybersecurity Mesh)。 公司深明社會瞬息萬變,唯有與時並進,方可迎戰新興機遇與威脅,而科技及人才正正是其中兩項重要元素。因此,富士膠片商業創新香港除了積極培訓專業顧問及前線技術人員,以協助顧客加速業務成功外,亦同樣注重後勤員工的數碼轉型意識及能力。 ▪ 【2023旅行攻略】打工仔想請盡年假去玩?自製9 大長假期...
聽到科技創新,你腦海是否立即勾勒這樣的場景:一群學者正在埋首電腦中,對著數字和機械孜孜不倦⋯⋯其實這只是科創的刻板印象!應用科技追求的是將自然科學,如基礎理論、抽象原理等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科學,以解決具體生活難題。想在科創之路上走得更加暢順,重點在於走入真實的日常生活。投身科創界,不能夠閉門造車,反而需深入了解各行各業的發展狀況,擴闊科創思維,深化技術層面,認識不同知識範疇,這才能研發並推出真正適用於市場的項目。 ▪ 【2023旅行攻略】打工仔想請盡年假去玩?自製9 大長假期 推薦最啱玩長中短出走路線 ▪ 輸人唔輸陣﹗2023兔年12生肖事業風水位 2步驟用催運法寶加持事業運? 本地科創的機會將愈來愈多 縱觀整個香港,香港科創界的就業人數近年來不斷增加,由2014年約3.5萬人增加至2019年約4.5萬人;初創企業數量也是同樣情況,由2014年約1070家增加至2021年約3800家。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下稱ASTRI)的助理高級總監(物聯網感測和人工智能技術)Kenny...
多元、公平與共融(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簡稱DE&I)是近年非常流行的新職場文化,強調在職場上,廣納不同背景的族群,尊重且保有每個人的差異性,提升個人獨特性所能帶來的價值,最終達到職場平權。有不少企業以此為口號招攬人才,但這抽象的概念該怎樣實際操作呢? 難道計算一間企業是否擁有不同國籍、文化、宗教、年齡、性別取向和性取向的員工數目,數量愈多就愈多元共融?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真正的多元共融,對於企業來說,並不是如何去「容忍」其他跟自己不一樣的人,而是企業如何透過策略、方針,打造出多元共融的職場文化,好讓每個人都能自在融入職場環境中,做到真正的「Be yourself 」。 ▪ 【2023旅行攻略】打工仔想請盡年假去玩?自製9...

十大熱門搜尋

Scroll to Top

Processing, please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