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後,各地經濟陷入困局,加上人們使用網絡的時間變長,種種因素助長了網上騙案的滋長。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柬埔寨販賣人口」事件,便是由求職騙案引起的。不少受害人均稱通過網上或熟人介紹,以為自己前往柬埔寨從事高薪工作,而後發現遭人「賣豬仔」軟禁遍遠地區,求助無門。以下將為你講解近年冒起的五類常見求職陷阱,希望在此警醒求職者切勿因心急搵工而墮入騙局。
求職騙案1:海外高薪筍工 Freelancers也中招
社交平台及討論區不時有貼文聲稱高薪招聘海外工作,這些招聘信息通常會提及崗位為賭場荷官、電子商務採購、網上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翻譯員等等,而且通常會要求普通話流利,有在職培訓提供,並且不會提及工作經驗及學歷。雖然近期爆出的「賣豬仔」求職陷阱發生在柬埔寨,但不排除騙徒會以其他地方作招徠,待求職者入局後再將人轉移到其他地方,所以即使廣告沒有寫明柬埔寨,面對這類不需學歷經驗,甚至主動提供食宿及培訓的廣告,請小心求證勿中計。
不過現時騙徒手法亦有變,台灣一名醫生在Facebook專頁「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引述其友人指,詐騙集團最新手法是在台灣先開公司,招請員工工作,半年後借口舉辦公司旅行,把員工誘騙到柬埔寨等地,然後詐騙集團便把員工軟禁,迫其在當地從事詐騙工作。即使現時香港暫未聽聞類似個案,打工仔亦應小心為上。
除了高薪誘騙一般求職者外,這些騙徒會冒充顧客向自由攝影師、化妝師或表演者等埋手,向對方詢問出job價,然後邀請對方到柬埔寨工作,並宣稱包機票食宿等等,如不幸中招,一旦人到當地,想要脫身就十分困難,所以自由工作者們對高薪海外工作也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正所謂too good to be true,如果對方的條件比市價更優渥,不要輕信。
防騙方法:一旦在海外遭騙徒禁錮,想要脫身將會非常困難,所以在接到上述的工作邀請或offer時,請務必求證公司及其業務的真偽。由香港政府推動的防騙資訊專頁守網者CyberDefender就給予以下建議:
如何分辨有伏的海外工作招聘貼文?
如聘方無註明公司資料(如公司名稱、地址、電話等)、無須學歷或經驗、無須面試便立即錄用、報酬可觀又包機票食宿,騙案無疑。
I. 海外工作前要掌握甚麼資料?
求職者應該了解聘方公司業務性質和背景、當地工作簽證、稅務、住宿、出糧等安排,並且詳細了解聘書條款。
II. 出發前可做甚麼個人安全準備?
出發前應了解中國駐當地領事館的地址、電話,以及其他求助方法,並向家人或朋友交代當地工作的地址和公司資料。萬一失去聯絡,家人或朋友亦可尋求支援。
▪ 見工前要交身份證副本?社交平台招聘告示難分真假 求職騙局呃個人資料
▪ 求職陷阱不只騙財!見工勿繳款、胡亂簽文件 面試如何免受騙?
求職騙案2:刷單賺佣 扮買貨有錢收?
近年有另一種假招聘廣告泛濫於求職市場,騙徒通過SMS短訊、WhatsApp,或社交網站貼文聲稱招聘「訂單處理員」、「跟單助理」、「落單員」等,以低門檻和優厚待遇吸引應徵者。
在這類求職陷阱中,騙徒首先會冒充真正的公司降低求職者的戒心,如網購平台HKTVmall、YOHO、Amazon、ebay等等,受聘人會被指示假扮買貨以營造提升網店銷量的效果。騙徒聲稱受聘人只需將指定貨品加入平台購物車,以截圖作實,並把貨款存入指定銀行戶口,便可連本帶佣金賺回。受聘人在起初一至兩次「任務」或會收回貨款及佣金,但當進行更大額交易時,騙徒便以不同藉口拒絕發還本金和佣金,並稱受聘人需進行更大額購物方可取回全數款項。結果受聘人便愈陷愈深,最終招致損失。
防騙方法:心急搵工的打工仔如收到來歷不明的招聘短訊,應提高警覺,是關絕大部份正規公司都會循正確途徑進行招聘,例如他們會在自家公司網站或店面貼出招聘信息,又或在大型招聘平台投放廣告。這些大型招聘平台發布廣告內容比社交網站的專頁嚴謹,以JobsDB為例,JobsDB會要求商戶通過商業登記資料驗證,才允許其發布廣告內容,而廣告內容發布前亦會經人工審核,故其招聘廣告內容比起社交網站的專頁或是招聘短訊安全得多。
求職騙案3:假公司咭片呃求職者
因應社交平台的普及,不少求職活動亦活躍於這些平台,有騙徒就乘機透過這些平台的即時對話/短訊功能,假冒某公司的招聘專員或內部員工接觸求職者,當中更有騙徒以假可亂真的公司咭片騙取求職者信任,這些騙徒或會宣稱自己替某大公司進行招聘,希望與求職者會面,甚至進一步為對方提供工作機會。
防騙方法:即使對方有咭片在身,如你認為他提出的待遇十分可疑,亦沒有交待具體工作內容,建議收到類似的面試或工作邀約時,致電該公司查詢是否有相關員工,以及其提及的招聘信息或崗位;另建議如懷疑有不法之徒借登廣告之機取得你的聯絡方法,請聯絡招聘平台核實對方的商戶身分,或提出自己的疑慮,讓專人跟進。
求職騙案4:代客轉資變抵押個人資產
一如其他求職陷阱,騙徒會宣稱高薪聘請不需經驗學歷的人士,及後誘使獲聘的「員工」借出個人銀行戶口,宣稱替客戶轉資賺取佣金,並誘騙其以個人名義向財務公司借錢,甚至以個人財物作抵押。騙徒亦會要求「員工」交出銀行戶口密碼,並伺機將存款偷走。
防騙方法:請勿輕信轉資賺取佣金的工作機會,緊記在求職過程中,不要輕易把任何個人資料交出,尤其牽涉到錢銀往來的銀行戶口,如遇任何可疑人士向你提出以上的要求,報警為上。
▪ 伏工有特徵!3大方法見工面試避免中伏 公司風評好壞有得check
▪ 【伏工5大特徵】 職場A0畢業生搵工要睇清這些細節位識別「伏」線
求職騙案5:俾個like就有錢收?做IG推廣員損失38萬
俾like騙案在社交平台屢見不鮮,不過仍然有人中招。CyberDefend專頁早前就以一宗個案警醒所有人:
一名45歲外藉男技術員收到陌生人的WhatsApp 訊息,聲稱招聘推廣員以提升Instagram二手奢侈品銷量,並可從中賺15%至30%佣金。「賺錢」三步曲如下:
1️.把本金存入對方的銀行戶口
2️.追踪指定Instagram專頁,並「讚好」貼文
3️.把截圖發送給對方
由於任務看似十分簡單,他先後分兩次完成多個「任務」,順利賺取共$750元佣金。那個Instagram 帳戶的貼文是四年前建立的,本金需要存入個人名義銀行戶口(而非公司戶口)。雖然漏洞百出,當事人仍然充滿信心,一日內把$38萬元分7次存入對方不同銀行戶口。對方隨即以不同藉口拒絕退還本金和分佣,隨後亦失去聯絡。
防騙方法: 留意一些不真實的招聘字眼,例如「在家工作輕鬆賺取過萬佣金」,不需學歷、工作經驗,不必面試的工作,再怎麼看都不像真的,然而有時求職心切,往往存僥倖心理覺得自己不會被騙,結果現實是一記當頭棒喝。如收到類似的招聘短訊,切勿接觸對方,再提醒求職者,正規公司不會透過類似方法招聘。
香港作為亞洲的金融中心,看似繁華背後亦有一眾打工仔面臨生計遭剝削,甚至求職時遇到不公平待遇、詐騙等等。JobsDB作為香港人的求職平台,一直關注網上求職生態的轉變,我們的母公司SEEK亦留意到全球各地均有不公平的招聘行為,所以早前委任了香港Fair Employment Foundation(簡稱「Fair」)聯合創辦人兼前行政總裁Scott Stiles為集團的亞洲公平招聘特別顧問,以兌現其促進消除不公平的招聘行為及解決亞洲區內「現代奴役」問題的承諾。我們希望藉着提出公平招聘的倡議,慢慢消除在這個城市中隱藏的求職危機。網站亦會繼續向打工仔發放及提供最新的防騙資訊,讓大家在搵工時打醒十二分精神免落入任何不法份子的圈套。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