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壓力正常嗎?
壓力是指人在遇到環境的刺激而產生的反應,這些反應可以是身體、情緒、思想或行為方面。 例如當人面對危險時會產生驚恐的情緒,繼而作出逃跑、對抗或冷靜面對等反應。 由此可見,壓力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 適當的壓力可形成一種推動力,令工作表現提升和生活積極。 相反,過度的壓力會影響個人情緒和生活,令工作表現下降。 壓力的形成和反應視乎個人背景、性格、經驗,以及對事情的看法。
認清壓力來源
壓力與我們的生活模式和壓力處理技巧有密切關係。 都市人工作時間長,面對的工作壓力尤其嚴重, 不時影響家庭、社交、生活習慣及身心健康的平衡, 而人際關係或管教子女等亦是常見的壓力來源。 思考模式和生活態度也影響個人承受生活壓力的能力,經常擔憂及想法消極的人士會較易有過分焦慮的傾向,解決困難的能力亦會偏低。
留意警號
當我們面對壓力時,我們身體的交感神經系統會受到刺激,令心跳加速、血壓上升、肌肉緊張等,使身體進入戒備狀態。 如果長期受壓,身體的壓力反應未得以舒緩,便可能導致負面的身體症狀,如頭痛、肌肉疼痛、胃痛、失眠、筋疲力竭等,令身體防禦能力下降。不少醫學研究顯示,長期受壓人士患上胃潰瘍、心血管疾病及肥胖的風險會較高。而心理健康方面,壓力狀況下會令人情緒緊張、生活興趣大減、專注力和記憶力下降、常犯不小心的錯誤,以及過分依賴煙酒等。 而長期受壓人士會較容易產生抑鬱和焦慮情緒,患上精神疾患的機會較高,嚴重者更會有自殺傾向。
壓力管理
為免壓力爆煲,我們必須好好管理壓力,以下方法有助處理壓力:
- 維持健康的生活模式, 要注意營養,定時運動及足夠休息。
- 維持工作與家庭、社交生活平衡,妥善分配時間。
- 享受閒暇,建立興趣。
- 戒掉不良嗜好, 如吸煙、酗酒或濫藥。
- 學習紓緩壓力的方法, 如肌肉鬆弛練習或冥想。
- 建立積極樂觀的思想, 多鼓勵自己及欣賞生命。
- 若感到自己壓力日增及上述警號出現,便應盡早尋求心理支援和輔導。
趙思雅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畢業於香港大學社會科學(臨床心理學)碩士,獲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心理學會副院士、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會員等專業資格。現為思健心理諮詢中心總監,同時擔任多間香港私家醫院及診所客席臨床心理學家,亦曾擔任多間大專院校客席講師,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心理評估、心理治療、輔導及培訓等服務。趙思雅小姐積極向大眾推廣心理健康,曾多次獲邀接受不同媒體訪問及撰寫心理健康專欄,以及被邀為機構及大型公眾活動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及培訓。 網站:www.wellness-psy.com 電郵:[email protected]
|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Increase your chances of getting hired. Create a jobsDB profile Increase your chances of getting hired. Update your jobsDB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