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t U又quit工,難免會惹來「廢青」標籤,但阿Jay卻很清楚自己想做什麼、追夢有何後果、能否承擔,更開了FB和IG專頁「大衛音樂專業鋼琴調音師」,一邊經營起自己的調音事業,一邊做斜槓攝影師。他其實只得22歲。他不是不能捱,不是任性,只是不想為了經濟學上的「沉沒成本謬誤」,而把人生也沉下去。
「這個夢想不行,就轉另一個」
說話清朗篤定的他,從前也沒想過會長成如今目標清晰的模樣。喜歡小提琴,但沒想要做什麼演奏家,更曾迷茫而放棄過。調音是爸爸教的傍身手藝,初時卻沒什麼興趣;至於攝影,只是當時喜歡拍電影,但上了大專,卻發現全是框框。疫情下更變成網課,喜歡實戰的他意興闌珊:「那我不如上YouTube看片?其實上課也不是學到很多。」
但quit了U,這夢想路不是更難行?他卻一語中的:「其實拍電影最緊要有錢,到將來有一定儲蓄,再找些方法學也可以。」他笑笑:「這個夢想不行就轉另一個吧,周杰倫都有唱。」本身就喜歡變化的他,繼續做各種兼職、接調音工作,又幫朋友拍畢業照、婚攝等,試着哪樣能成為下一個夢想。
「學校我覺得是製造人出來工作的機器,和複製人有什麼分別呢?當然讀不讀大學也看你想做什麼,如果想做醫生,起碼要考個牌,是要有個追求才讀,而不是漫無目的——個個都讀,那我都讀了。當你出來工作,是很空虛的,當你在打文件時,想:『我到底在做什麼呢?』這樣其實並無意義。於是他跳出來,找到屬於自己的路。」他說。
上班被工人拍到一臉灰 反思工作價值
直到疫情爆發,他怕被感染而少了去兼職,收入大減,決定先做一會全職去儲錢。「本身是做售貨員,不知怎的叫了我去看裝修,有天那師傅忽然整隻手都是灰地一下拍了落我的頭上,很侮辱。」這一拍,反而拍醒了他:「辭職時老闆和我說,做人最緊要找到自己價值,那刻我就想:『我的價值是否執頭執尾、sell客呢?如果那一個月拿來調音,我已經幫了2、30部鋼琴起死回生』——我很喜歡救琴的感覺。」
變成全職調音後,見多了不同琴和故事,試過有部琴30幾年來在舊屋邨中不斷鄰居傳鄰居,「88個key全部掉了下來,他是給小朋友學的,我都希望他們音樂發展好些,不要聽壞耳。如果他本身有絕對音感,但彈錯音的琴,慢慢會混亂,如果之後想學唱歌,那就更大件事。」
有個客人每晚收工後練6個鐘琴,「後來他說想辭職全職教琴,很suprise,見到一個人的轉變。部琴調好了已是一個轉變,他之前做牛工,後來有樣東西想做……也有個說想拍YouTube。工作時會接觸到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夢想,很榮幸成為他們夢想中很一小部份的過客,見證過。」說完他不禁叮叮地按了兩下琴鍵。「見過有人30歲才出道做演奏家,不要給年齡限住你。」
▪ Slasher不務正業但求自由?九十後斜槓族:「唔想十年如一日。」
▪ 身兼4職忙過全職!社工轉行做寵物保姆再變slasher:工作變享受
「職業是別人定型,你是要做到自己」
幫到人、救到琴、客人認同,都令他愈發有熱誠。何況調音也不全會被絕對的音準規限,正適合不喜歡束縛的他:「有些客特地不叫我調440標準音,調432或再高些,因為以前每個音樂家的標準音都不同,他有些巴哈的歌想彈,432會較有古典味。」調音工作的千變萬化也讓他不易碰上瓶頸,「要不A變了G,要不就整排琴槌掉了下來,要懂得隨機應變,又不可以驚,因為會手震,就很易調斷線。」
如今他希望儲夠錢後開音樂中心,但又笑笑:「是否到時就不再做其他東西,我又不會,我很喜歡變化。即如果我一個月定了調30隻琴,10點鐘開工,6點回家,那和普通打工仔有什麼分別呢?自由很緊要。」現在他也會不時接攝影工作。做slasher,也許正符合他所想:「職業是別人定型給你而已,你是要做到自己,即別人想起你時不會認定了你是做什麼,而是知道你是什麼人、識很多東西,可以找你。」他篤定地說:「我是想做一個別人記得我的人。」
在展示鋼琴結構時,他不禁輕敲幾鍵,看似沒什麼異樣,他卻聽得出分別,繼而指認:「你看,這個firm些,那個fing的。」平日他就這樣逐個琴槌拆出、裝回去,再調音,「如果找到一樣適合、喜歡的事,是不會累的,但如果常常在想:『還未完啊?』這代表那樣東西是不適合你做的。」他總說,最緊要找到喜歡又維到生的,「那就『發達』了。」
▪ Slasher起步懶人包!6大心得教你興趣變事業 做斜槓族月入賺幾多?
▪ 難為Freelance job定價?轉型做全職自由工作者,注意4點令你免走冤枉路
「廢青」背後 所做都有原因
他人眼中的「廢青」,其實思考得比許多人都周全:喜歡也會看清有得發展才繼續、儲好錢再追更大的夢。當初quit U,也不是不顧後果,反而是為自己人生負責:「我是喜歡那樣東西才做,但如果說要捱……用經濟學角度來說,已付出的是沉沒成本,quit了就什麼也沒有,但我覺得不讀就不讀,學費自己付,自己承擔決定。」
「別人講什麼,是根據他的思維對你的行為做判斷,與我無關。他又不是升學專家,就算是,說什麼讀護士很高人工叫你去讀,但讀完不想做,那又怎麼辦?」他笑笑:「所以我不會呼籲個個都做freelancer,先要知自己想做什麼。追求安穩沒所謂,開心便可以。」
現在的他也開心過以前。在一切宏大夢想未達到之前,此刻他只想做一個好的調音師,而不是做找到很多錢的。「只是一個很細的目標:做好一部琴。」說完他又很自然地按下一段流暢的旋律。從前他也沒想到自己會那麼熱愛調音,「是做着做着,試過不同的東西,或有東西啟發,其實一切都是講求際遇。」他笑笑:「我是差那些,差到不想要這際遇才跳出來。」——也要有這「不想」,以及行動。落實心中所想,也許就能像他那樣自在。
slash小貼士:
-
要有膽量:「freelance是會不穩定,但不安是自己想出來的,跳過了,就是另一個世界。如果當初想辭工時我驚,怕做調音沒客,那我還在日日被人拍頭。」而且,現在全職調音,其實比之前間中調幾隻琴加2份兼職更穩定。
-
要捉到市場需求:「我是接了幾年調音job,知行業的走勢,不是那麼一味去追夢。」
-
要做就做到最好:「一味講鍾意是沒用的,一定要做到最好,有人欣賞你,才能一直有得做,要有個意志在。」
-
準備儲蓄、plan B:「有積蓄會好些,起碼暫時餓不死。也要有plan b,可以給自己一個期限:1年、10年、15年都可以,起碼不會做到60歲都未ok,那是很灰的,直到臨死你回望自己人生,做過些什麼有意義的事呢?這個夢想不行便換過個。不一定要做死一樣東西。」日劇《喜劇開場》,也正是說一班想成為當紅喜劇演員的人,正在猶豫要繼續還是放棄。繼續是否一定就是好,放棄又是否一定不好?答案只有自己知道。
撰文及攝影:Rita Wong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