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難蓄錢﹗網民大談返工慳錢法 唔食lunch、搵工要近屋企 學1種有錢人思維擺脫窮忙

FacebookWhatsAppTelegramEmailCopy Link

香港生活水平高,樓貴物價高,衣食住行樣樣加價,惟獨打工仔的人工未見起色……為了應付生活及計劃將來,不少都要想盡辦法節衣縮食慳錢!近日就有網民於討論區發文集思廣益,大談返工慳錢方法,究竟哪些方法最有效? 

網民力勸:「需要控制嘅係購物慾,而唔係食慾!」 

樓主分享自己返工的飲食慳錢大法,首先是早餐,於超市買一袋方包,每天吃兩塊;午餐則自備飯盒;如果要飲咖啡,就用公司提供的咖啡粉沖,連咖啡錢都可以慳返。但樓主就慨歎「車錢難慳」,因為如果住得遠,就無法行路或踩單車返工。 

帖文一出,引發網民熱議,分享慳錢大法: 

「一定係帶飯」 

「去街市檔買腸粉,十蚊有十四條,每日用飯盒拎7條返去做晏, 擺定豉油喺公司 ,即係五蚊」 

「公司要近屋企可以行路返工」 

「我就朝早飲杯即磨咖啡(成本$2), 然後直接跳去午餐,再返屋企晚餐」 

「建議早上自己烚隻蛋食,營養好好多」 

有人認為慳錢歸慳錢,也需注意健康: 

「朝朝吃方包慳埋慳埋唔夠睇醫生」 

「慳都留意健康同營養,見過一個170磅的人貧血,為了供樓,只吃澱粉」 

有人則覺得不應「為慳錢而慳錢」: 

「不如花多啲心機,去諗吓點樣可以賺多錢罷啦 」

「用腦諗點慳不如諗下點揾」 

「個人心得,唔需要為慳而慳!想食就食!我認為需要控制既係購物慾,而唔係食慾!」 

(按此看原po

開源vs節流 同步做   

要增加財富收入,就要懂得「開源節流」!《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一書中就曾提出,富人思維會想辨法「開源」,盡量開拓多元收入,以掌握財富主導權。打工仔主要可透過升職加薪、經營副業、投資等來增加收入,有調查就發現,約3分1受訪打工仔除正職外,正經營1份或以上的副業。若正副業平衡得宜,不但可以賺取額外收入,亦可累積來自不同領域的經驗和人脈,有助事業發展。 

▪ 返工返到頹?工作5年半冇晒熱情 未夠30歲就想躺平 網民:金錢、興趣最關事​​​

▪ 網民呻:文員title做AM工作? 7大迹象睇清你被壓榨抑或公司俾緊機會

打工仔:人工趕不上通脹! 

不過無論打工仔多努力賺錢,都要面對通脹壓力,根據統計處數據,由2012至2022年期間,本港打工仔薪金平均每年增長3.5%,但扣除消費物價變動後,實質每年只增長了1.1%,當中運輸、倉庫、郵政及速遞服務,及進出口貿易及批發的表現更錄得負增長,即變相減人工,分別下跌0.3%及0.2%! 

雖然已凍結4年的法定最低工資將於5月1日起,由每小時37.5元調升至40元,卻仍無法追回4年來的累計物價升幅,所以懂得慳錢同樣重要,以下小編為大家整合了一些理性慳錢方法,希望幫到大家早日達成儲蓄目標 

1. 善用公司資源

這招絕對是打工仔必學大技!正所謂「積沙成塔,集腋成裘」,只要奉行「可以用公司的,就不用自己的」原則,善用公司提供的所有資源,例如飲公司提供的咖啡、於公司叉電、影印等,相信可以節省不少日常瑣碎的開支 

2. 減少不必要之開支

不少人儲錢失敗都是因為太「大洗」,以致月月清,所以要從源頭入手,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每次花錢前,應分清自己是「需要(needs)」還是「想要(wants)」該物品,問自己是否非買不可?價錢是否能力預算之內?透過為自己設置這些「問題關卡」,以減少購買一些非生活必需品;亦可想想有沒有其他替代的慳錢方法,例如返工可以自備飯盒取代外出用餐,一來節省不少飯錢,二來亦更健康。 

3. 精明使用信用卡

市面有各種主打不同着數優惠的信用卡,不妨使用信用卡支付一些日常必需的消費,以賺取現金回贈、積分等,變相慳錢!但同時,信用卡先買後付、簽帳分期等的消費形式,卻容易令人不自覺地使多了錢,因此必需要有足夠自控能力,並按時還清簽卡數,避免產生額外收費,做個精明的消費者 

4. 養成記帳習慣

現時有不少免費的手機記帳或銀行理財App,可設定每月支出預算及理財目標,打工仔可透過記錄、歸類日常消費,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以檢討收支情況,更好地追蹤及控制金錢的「行蹤」,從而改善消費模式。

5. 改變儲蓄觀念

大家對「儲蓄」的概念一般都是「儲蓄=收入-開支」,但當中含「先使後儲」的思維,會增加儲錢的難度,但只要稍為轉換角度,變為「收入-儲蓄=開支」,便可培養「先儲後使」的習慣,以限制支出,並確保每月有固定的積蓄,較容易儲到錢。 

制訂目標,才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儲錢亦如是,可先訂下短、中、長期的儲錢目標,然後逐步執行,慢慢培養儲蓄習慣。 

▪ 【辦公室情境題】傾加人工遇公司打感情牌? 資深HR教4招企硬加薪訴求

▪ 跳草裙舞求加薪?HR教6大技巧成功鋪路 搵出最佳時機兼做好風險管理

除了訂立明確可行的目標,亦要有適合自己的儲蓄方法,以下為大家提供3個不同風格的儲錢方法,任君選擇: 

 I. 「523儲蓄法」 

由哈佛教授Elizabeth Warren提出,即將收入分成3部份──「50%日常固定支出」、「20%儲蓄/投資」、「30%靈活支出」,每次消費時,先劃分該消費的類別,方便更易追蹤財務分配, 

而久之便能減少一些非固定的支出。 

此儲蓄法既能夠儲錢,同時不失娛樂活動,非常適合儲錢新手;而且於沒有收入的情況下,仍能支撐您生活3個月,為未知情況做足準備。 

II. 「52周儲錢法」 

此方法規則簡單,容易執行,一年有52周,每周儲錢一次,但每次所儲之金額需遞增,例如第1周儲$10,第2周則需儲$20,如此類推,因此「起步價」將影響最後的儲蓄額。 

此儲蓄法有助循序漸進、輕鬆地儲錢;打工仔亦可按個人財政狀況靈活運用,例如可以反過來由大金額開始儲起,並陸續遞減,這樣儲錢壓力便會愈來愈少,而存款卻依然會愈來愈多! 

III. 「硬幣儲錢法」 

顧名思義就是儲起所有硬幣,每天將找換回來的硬幣都投進錢罌,時間久了,自然可以積少成多。 

此方法比較自由隨心,所以心理負擔較小,但同時慳錢成效亦較低,因為表面上在儲錢,實際上消費卻未必有減少。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想收到更多JobsDB最新職場資訊?

熱門文章
▲莊醫師指加入位元堂是由於其百年老字號,除了品牌和中藥材品質具保證,其「師帶徒計劃」亦令新人容易上手。 完成中醫學位課程後,註冊中醫師的出路主要是自立門戶或加入公、私營機構。書本上學到的中醫知識,始終是紙上談兵,對於新晉中醫師來說,實戰經驗才是關鍵。具規模的中醫藥集團,無論在培訓或進修支援,均能提供豐富資源,幫助醫師加快上手。 莊智孚醫師由從事10多年中、西藥品銷售,到決心轉型加入百年老字號位元堂成為中醫師,源於一次治療體驗,深深體會到中醫治療的全面性,而驅使他修讀中醫課程。新人往往欠缺實戰經驗,位元堂獨有的師帶徒制度,以及全方位培訓配套和彈性的員工待遇,讓他順利開展中醫師職涯。 自身經歷驅使入行 莊醫師回想入行前一次受傷經歷,「當時在痛得難以活動下,向骨科、物理治療等不同西醫求診,但他們卻說只需多休息和運動便能改善。後來我經中醫採用推拿、針久和服用中藥等方法治療,只看了數次醫師,便能將問題完全解決。那次經歷讓我深深感受到西藥成效快,但中醫卻可以透過結合多元化的診治,從根本針對問題,治標又治本。」因而令莊醫師想深入了解中醫知識,更立志成為中醫師。 百年品牌重視傳承 師帶徒計劃 位元堂擁有126年中醫藥經驗,這個值得信賴的百年品牌是令莊醫師加入的原因之一。他最欣賞的是其著重傳承的精神,為了讓新入行的醫師加快掌握臨床經驗,而推出坊間少有的「師帶徒計劃」,「初入行的醫師毋須擔心經驗不足,入職後,公司隨即安排見習醫師參與為期1至3個月(時間視乎實際情況而定)的『師帶徒計劃』,師承資深中醫師學習,透過師傅分享多年的臨床經驗和個案,活學活用,將書本知識和醫術實踐融會貫通,縮短走錯『冤枉路』和減少犯錯的機會,讓我快速吸收臨床治療的技能和累積更多實戰機會。」 保留傳統百子櫃 中藥材具質量保證 在坊間較多採用中藥顆粒的中醫診所之下,位元堂仍然保留傳統百子櫃,顧客可選擇服用飲片(原片中藥材),莊醫師表示他們的中藥材品質佳,根據市場調查結果,位元堂的藥材質素屬最高及最受信賴中醫品牌*,顧客可以安心服用。另外,飲片亦有多個好處,「我們能將所學的不同藥材廣泛及靈活應用,不受中藥顆粒所限。相對選取特定部分研磨成粉的顆粒,飲片因由頭到尾用盡藥材,加上煲藥過程中的熱力會與藥材產生協同作用,藥效會更為顯著。從安全角度考量,每包顆粒配藥的外觀均一模一樣,相反飲片則易於辨認,假如飲片出現配錯藥,懂藥材的人即可發現,減少出錯機會,更具安全性,同時對醫師執業也有保障。」 ▪...
不少年輕人認為自己身體好,很少機會患上嚴重的疾病,總抱持年輕就不需要醫保的想法;其實世事難料, 若果未有醫保保障,到有需要住院或接受手術時,就會大失預算。假如你帶病投保,保險公司可能不接受你的投保申請,或需按健康狀況收取附加保費及/或加設個別不承保項目。 早買醫保早安心 年輕人剛踏入社會工作,就應該及早為未來做好準備,避免因突如其來的醫療開支而大失預算;即使有公司醫保,也需要揀份適合自己的自願醫保傍身,以免轉工時可能會失去醫療保障。 早買醫保早安心 自願醫保計劃有何吸引之處? 自願醫保計劃下的認可產品由醫務衞生局認可。認可產品必須符合多項標準產品特點的基本要求,以提升對消費者的保障。 自願醫保計劃認可產品之特點 自願醫保計劃認可產品之保障範圍 自願醫保計劃認可產品多元化...
無論經濟好壞,房地產在香港依然都是城市熱話!好景之時,樓價攀升,不少人都想入行分一杯羹;市況轉差,不少人都想入行兼職賺多一份收入。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全港持牌代理人數有40,223人,想成為其中一員就必須先考取地產牌照。小編請來現職地產代理Angus分享考牌詳情!牌照分什麼類型?人人都能報考嗎?考試內容和形式是什麼?考完牌就能入行前做地產?地產經紀到底能賺多少錢?⋯⋯問題多多,下文逐一解開。   ▪ 【保險牌懶人包】一文睇清試卷題型及題目範圍 三大秘訣助你一Take Pass ▪ 【證券牌照考試懶人包】一文睇清考試內容、考題、豁免等重點 行內人親授考牌貼士 1. 地產牌其實是什麼?有什麼不同的類型嗎?...

十大熱門搜尋

Scroll to Top

Processing, please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