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問一條職場搵工問題#1:30歲如何規劃職業生涯的下5年?

一人問一條職場搵工問題#1:30歲如何規劃職業生涯的下5年?
Jobsdb content teamupdated on 15 February, 2018
Share

Jobsdb聯同Page Personnel Hong Kong一齊解答大家有關職場同搵工嘅問題!如果你都有一啲問題想問,歡迎留言或喺Jobsdb facebook inbox話畀我哋知!

------

Q1:踏入30歲,如何規劃職業生涯的下一個5年?

Ellen Lai, Associate Director - Human Resources, Page Personnel:

30歲對好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新的里程碑,你已經不再是初出茅廬,亦不可能好像以往般天真爛漫,浪費時間做一些無聊決定。有很多事情,30 過後你會選擇沉默,你不再輕舉妄動,信口雌黃,人云亦云,而是在沉默中,自己找出答案。

踏入30歲,如何規劃職業生涯的下一個5年?

其實簡單講只有八個字:認清目標,竭力實行。

在此分享我在工作中規劃職業生涯的五個領悟,讓30以後的大家也可在未來五年繼續進步:

  1. 清楚自己追求什麼。明白自己將來想要的時間分配、人際關係、金錢、社會地位、人生追求的目標、成功感來源……
  2. 好好計劃,認清自己跟目標相隔的差距。自我進修,每一年最少回顧自己目標一次,從錯誤中學習。
  3. 明白你不可以取悅所有人。決定做的事,不要只想不做。路是行出來的,要對自己的決定有信心,身邊的小人的讒言和勸阻都不用上心;但如果君子的忠言和斥責就要放在心中了。
  4. 在工作裏要有自信,千萬不要懶惰,也不要驕傲。要保持謙虛,對身邊的人保持好的信用。過了30歲,失去別人對你的信用不止失去關係,甚至會失去工作。
  5. 明白你的上司也是公司的員工,他也有他的難處,亦有責任去協助他的上司。當你明白到這點,便可以去幫助你的上司,去完成他的上司對他指派的工作和目標。若你可體諒到他沒有很多時間去關心你的困難與苦處,便能讓你對工作上的一些事情釋懷。

最後,我個人認為過了30,很多時候都要自己一個靜下來才會看清目標。

30 過後,就給自己更多個人的時間吧!

------

Q2:面試俾人問:「30歲人咩原因轉工呀?做咩上一份工做唔長嘅?你呢個年齡會有咩展望同計劃呀?」可以點答?

Ken Chan, Associate Director – Page Personnel Finance and Sales & Marketing:

「30歲人咩原因轉工呀?」

這個問題確實有點難答,畢竟,年齡從來都不應是在轉工決定上的一個主要考量。

不過以我的經驗來看,在「為甚麼要轉工?」這個問題上,似乎不同的年齡層都會把30歲界定為一個人生的重要關口。

就履歷而言,30歲的應徵者都至少具備5年以上的社會經驗,體驗過不同類型的工作,比較清楚自己的方向。

就心態而言,不少人認為30歲是開始成家立業之年,代表著人生的另一階段,對工作穩定性的要求自然會提高。

簡單來說,30歲正是在工作上其中一個最關鍵的時間,對人生的視野和展望都較為長遠,所以轉工的原因都不外乎尋找一份可持續發展而穩定性高的工作,配合自己的人生計劃。

*****

「做咩上一份工做唔長嘅?」

對於這個問題,不用太刻意去塑造一個非自己可以控制的原因,例如公司重組、人事變動太多等等。當然,如果這是真正原因,不妨實話實說。

其實,「合則來,不合則去」和「道不同不相為謀」都是顯淺而且每個人都認同的道理。所以,這條問題的重點在於你如何比較兩份工作,是否能清楚指出自己在工作上最想追求的東西,例如持續發展性、穩定性、個人發展等,都是大部分公司會比較容易接受的答案。

*****

「你呢個年齡會有咩展望同計劃呀?」

當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謹記要把你的展望和計劃與公司的方向掛鉤,切忌回答一些太個人或虛無的答案,例如「賺多點錢」、「買樓」、「結婚」、「去旅行」、「讀書」。最好是回答可以令自己加分、脫穎而出的答案,例如:「短期計劃會是希望可以儘快投入新工作,增值自己。長期來說當然最希望可以和公司一起成長,得到更多機會」、「我知道公司在未來三至五年都會在國內有重點發展計劃,而我自己正正希望可以到國內體驗一下,擴闊自己的眼界和經驗」。

倘若答案能令面試官感到你已將自己的發展計劃配合到公司的將來作為長遠的考量,並且對公司未來發展有做資料搜集,可以令整體的印象大大提高。

------

Q3:本人今年40歲,做咗20年出口貿易公司shipping,見到好多工序已經轉到國內嘅工廠,覺得冇前景,應唔應該轉行?

Melisa Woo, Manager, Page Personnel Procurement & Supply Chain:

近年來,由於亞太區其他地區的物流程序簡化,各地均提供不同優惠或減稅措施吸引外商,導致香港整體進出口貿易量降低,不少中小型貿易公司因欠缺競爭力而凍薪、裁員甚至倒閉。慶幸的是,跨國公司依然站穩陣腳,而物流業在香港乃必須的行業:大量FMCG、消耗性產業,對物流有著必然的需求。

採購及供應鏈乃非常專門的行業,而年輕的一群更是學歷較高,較能適應市場需求;因此供應鏈人才均應該花時間認真分析,認清自己的目標。現今已轉移到中國的供應鏈職位,由於內地人才供應廣泛,他們對當地行業有深入的了解及知識,薪金更是較香港低,因此一般情況下,香港求職者不太會考慮到內地工作,資深的一群應認真評估職位轉移的利弊。

基於進出口或船運從業員的知識及技術較專門,年輕的從業員除非擁有其他技能及經驗,否則比較難轉行到其他範疇。若本身已升至主任層級,則可多作嘗試,運用其他經驗,例如領導才能、市場發展與規劃等認識,從而轉到別的行業;但當然,他們已投放不少時間在自己的領域,所以需要較慎重考慮。

供應鏈人才轉行實非易事,建議可嘗試申請行內大型公司的職位以得到長遠的穩定發展。另外,由於現今網上貿易的發展蓬勃,不少網購平台會聘請具分析能力或工序改進經驗的人才,求職者可藉此多嘗試在供應鏈中的不同崗位,增加經驗和競爭力。

------

Q4:做咗幾年採購,覺得工時太長想轉行,有邊啲技能可以轉移同present畀面試官聽?

Kenneth Leung, Consultant, Page Personnel Procurement & Supply Chain:

綜合而言,採購業的工時較一般白領工種長,主要原因是受到季節性的影響,包括監督產品開發、廠房生產過程和品質檢測等;而視乎公司規模,員工大有可能每個季度均需要到國內或東南亞等地出差。

在面試過程期間,求職者可用多個不同切入點,向面試官展示其個人能力/技能,建議如下:

  1. Proven track record:求職者可以和面試官分享在其過往的工作經驗中一些personal track record,例如在一年間為公司節省了多少在產品研發上的開支,物色了多少新的供應商和廠房等。
  2. Project management(項目管理):一般來說,採購公司以區域性劃分,包括本地採購、國內採購和跨國採購。面試時,求職者可先嘗試定位個人在以往公司的角色,因為採購過程中,很多時候員工需要和多個部門進行協調和磋商,包括產品研發部門、品質檢定部門、物流部門等。求職者可在這部份中多展示其項目管理的能力和經驗。例如,若求職者擁有國內和跨國採購的工作經驗,建議多分享曾出席過的商品交易會和展覽會(如Canton Fair),並分享其工作上的人脈網絡。
  3. 領導才能和發展潛力:假如求職者有帶領團隊的經驗,可以在面試時先講述團隊架構,如何分配下屬的工作(例如帶領團隊出buying trips、進行new product development)。同時,求職者可向面試官分享個人的視野,以及對市場的認識和看法等。

近年來,雖然有不少跨國採購公司北上遷移,可是仍不乏多個跨國retail / buying office來港設regional hub。總括而言,香港位於亞洲中心要衝,四周緊接區內多個重要市場,例如北京、上海、新加坡、馬尼拉和吉隆坡等,對外交通發達,來往區內各地十分便利,是企展發展中國內地及亞洲業務的上佳據點。採購業仍然是香港的主要產業,對於採購行業的就業需求,仍然有上升的趨勢。建議大家決定轉行/加入採購業時,要做足資料搜集。

------

Q5:有次我搵到新工然後辭職,點知新公司突然話個位on hold,最後仲話唔請,搞到我冇工返咗一段時間。呢類情況可以點樣避免?

Cherrie Hui, Senior Consultant, Page Personnel Financial Services:

這類型的情況其實不太常見,但作為求職者,想更加保障自己的利益,以下有三個建議:

第一: 面試時充分了解聘請該職位的原因。比如說,可了解該職位是新開的職位,或是替代離職員工。若是新開的職位的話,你可問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添加新職位,以及公司總部是否已經批核該職位;假如是替代舊員工的話,就可了解該員工離職的原因,判斷公司是否真的需要填補這個崗位。

第二:「做足功課」。面試前做足資料搜集是常識,除了基本公司背景外,該公司的財務狀況、營運方針等,也是應徵者在接受聘請前應該了解的。打個比方,即使應徵的公司有多年根基,在市場也略有名氣,如果他們改變投資或營運方向,或被另一家公司收購,也可能突然改變原定的人力資源規劃。做資料搜集時,除了留意新聞,也可到坊間論壇或網站了解公司內部的情況,以作全面分析。

第三:先簽約後請辭。收到聘請通知後,應要求公司盡快安排簽約,才跟現有公司請辭;在正常情況下,新公司也會明白以及願意保障雙方的權益。即使新公司要求應徵者縮短通知期並盡早上班,先跟新公司簽約再跟舊公司賠償解約將大大減低風險。如非必要,不要「裸辭」。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More from this category: Job interviews

Top search terms

Want to know what people are searching for on Jobsdb? Explore our top search terms to stay across industry trends.

Explore related topics

Choose an area of interest to browse related careers.

Subscribe to Career Advice

Get expert career advice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You can cancel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subscribe’ you agree to Jobsdb’s Privacy Stat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