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荒】勞動人口3年少20萬﹗3大原因致企業難請人 教育、保健、IT極渴才

FacebookWhatsAppTelegramEmailCopy Link

JobsDB 在今年9月訪問了超過480間香港企業,就2023年的招聘、薪酬及福利意向進行調查,最新的《招聘、薪酬及福利調查報告》終於出爐。除了關心不同行業預計的薪酬升幅,報告仍反映了來年企業在招聘人才方面遇上前所未有的挑戰。可能你也身歷其中,同事離職後久久未有請到新人代替,你的工作量也不斷增加;甚至不少HR直言,花上四個月也請不到一個中高層,究竟有什麼原因令請人變得困難?

以下為你剖析企業招聘困難的原因, 其實除了人人都在討論的移民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行業結構性問題,人才增長的速度追趕不上科技業的發展。而資訊科技業自然是加薪幅度最高的三大行業之一,另外兩大分別是人類保健業、媒體及廣告業,趁這個時機,不妨思考轉工轉行的可能性,改寫未來。

▪ 銀行主管減少2.7萬?職位空缺急增3成 移民潮、中港發展、數碼轉型下 帶動4大崗位急請人

▪ 元宇宙、ESG、加密貨幣帶動下 本地企業10萬月薪請策略師 5類人才最渴市

招聘困難的三大原因  不只移民那麼簡單 

1.勞動人口減少  就業方向與市場需求不相符 

在JobsDB《招聘、薪酬及福利調查報告》中,有68%企業表示現時請人比五年前更困難,而當中有60%認為這是因為市場上沒有合適的人才,的確在過去四年間,香港的勞動人口比以往大幅減少。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顯示,2019年香港有398萬的勞動人口,2020年有386萬,而去到今年9月,勞動人口約有378萬,即是短短幾年香港少了超過20萬勞動人口。而勞動人口的減少主要集中在15至24歲群組,當中20至24歲跌幅高達23.4%,反映勞動人口中的年輕人愈來愈少。根據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秘書處的調查,自2017/2018年度起,香港畢業生全職就業人數由17,000人跌至15,000人,而這班年輕人亦未能填補市場的職位空缺 

截止今年6月,香港錄得超過62,000個職位空缺,較去年多了17,000個。最多職位空缺的是教育業,約有7,400個空缺,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200個空缺,成為人才短缺行業之首,其次是人類保健業、餐飲業和金融業。而有關年輕人的就業方向,以中文大學為例,去年最多畢業生從事醫療及護理行業(14.4%),其次是教育(13.1%)及行政管理(13%);而香港大學的畢業數據中,就有52%加入工商界,13.5%加入教育界。剩下的畢業生,除了移民到外地,還有人選擇繼續升學或只做兼職 

新鮮人的數目已經減少,即使他們可以填補企業的初級職位,但就業方向與市場所需不相符,填補職缺的成效不算太大。整體而言,當香港的勞動人口不斷下降,企業的選擇也愈來愈少,就自然更難找到合適的人才。 

2. 行業的結構性問題  市場缺乏經驗豐富的人才 

除了勞動人口減少,亦有58%受訪企業認為現時較難招聘中層管理及經理級的職位,相信是因為市場欠缺年資豐富的人選,這在資訊科技業尤為嚴重。 

疫情之後,社會生態有極大改變,有公司倒閉、老行業息微,同時有嶄新的業務堀起,資訊科技業就是最矚目的行業。除了企業數碼轉型,社會的日常運作也愈來愈依賴數碼科技的應用,各界也要IT人才支援日常活動和經濟運作,但香港的科技發展還未到成熟的階段。 

例如雲端計算的發展,全球最大型的雲端平台Amazon Web Services AWS在香港只營運了十年;又好似數據科學,城市大學在2018年建立了香港首年數據科學學院,提供數據科學的課程,香港大學就在去年開辦全港首個「生物訊息學理學士」課程,以培訓生物醫學數據科學人才。不論是新科技發展還是人才培育,也是近十年才慢慢發展起來,連創新及科技局都是在2015年才正式成立。即使IT業愈來愈多人入行,但市場上就還未累積到一班IT老手,要請一個具備管理能力又精於科技的人就難上加難。人才增長的速度追趕不上科技業的發展,這就成了各大企業的難題。

3. 打工仔對薪酬和福利的期望提高 

除了人才不足夠,招聘困難的源頭亦源於打工仔自身的改變。報告指出,有6成企業認為現時打工仔對薪酬和福利的期望提高,所以更難與企業達成共識。雖然企業已用盡方法,例如提升薪酬、提出Work Life Balance及推廣公司文化,但似乎也未能改善情況。 

報告亦提到,企業平均要接近兩個月招聘一個職位。新一代年輕人的工作取態與老一輩截然不同,打份工不只是為賺錢,工作不再是生命的全部,求職時會考慮很多因素,例如企業的文化、工作量、公司福利等等,若果任何一項未達標,他們寧願放棄工作機會也不會勉強接受,即使接受了錄取,亦有可能很快就辭職。打工仔求職態度的轉變的確令企業十分頭痛,不論企業有多焦急,打工仔也不會心急。 

▪ 香港AI行業鬧人才荒!初創、企業皆招聘難 新手入門有咩方法?

▪ 有意轉工/移民/創業應幾時向公司透露?事先張揚辭職對你的好處

轉工轉行的思考空間 值得入行的三大行業 

既然企業紛紛搶人才,亦代表着這是打工仔的求職良機。綜觀以上的分析,不妨仔細思考自己的未來,為求考慮轉行到以下三大行業! 

1.「錢」途無可限量 – 資訊科技業 

正如剛才所說,未來繼續是資訊科技的世界,現在入行一點也不遲,亦是轉行的精明選擇。政府將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及金融科技列為最具優勢的四大發展範疇,在過去五年,已投放了超過1,300億港元發展創新科技,而未來亦會繼續對行業作出基建及資金的支援,所以IT界絕對是萬事俱備,只欠人才。 

為了吸引更多人入行,近年來IT界的薪酬調整也是頭三位。在今次的報告中,預計明年IT業的薪酬升幅就有3.5%。IT業分了很多範疇,門檻有高有低。若果你沒有任何IT基礎,坊間有不少IT課程讓零經驗人士報讀。例如最多人報讀的是有關Coding的課程,學習程式語言,可成為程式開發員(Developer),為IT項目撰寫程式,這亦是IT行業當中加薪幅度最多的工種,現時起薪點約3萬元,預計明年可加薪6.5%。而即使薪酬起薪點最低的職位(資訊技技術員IT Support),平均薪酬也有大約$24,000,比很多行業的平均薪酬還要高。不論是那一個IT範疇,謹記做IT絕不能一本通書睇到老。你要不斷進修,學習新的IT知識,以應付千變萬化的IT世界。

2.職缺急增 – 人類保健業  

根據統計處的資料,除了教育業,人類保健業是職缺最多的行業,2021年有大約2100個職位空缺,今年急增至5800個。人類保健亦可理解為醫療護理工作,香港人口老化急劇,再加上疫情之下醫療系統不勝負荷,未來對醫護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是公務員以外的另一鐵飯碗。 

要成為醫生護士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難度,但醫護行列當中也有門檻較低的工作,例如護理員、病房助理、保健員、登記護士等等。坊間有不少類型的醫護課程讓沒有經驗的人士報讀。例如護理員基礎課程,為期1至3個月,完成課程後可成為護理員,主要在醫院或院舍照顧病人或長者的起居飲食,指導他們進行復康運動,起薪點大約$14,000.。另外就是登記護士訓練課程,課程為期2年,完成課程後可以成為登記護士,在醫療機構為病人提供基本護理工作,起薪點約$21,000,頂薪可達$45,000。這可算是最多人中途轉行的選擇,小編有朋友剛完成登記護士課程,已在公共醫院工作,而她分享,班上同學的年紀由廿幾至四十幾歲不等,來自五湖四海,大家都是看好護士工作的穩定。 

3.加薪幅度最高 –  媒體及廣告業 

雖然傳媒及廣告行業的薪酬水平不及上述兩大熱門行業,但在今次的報告中,預計明年整體行業平均加薪1.6%,而預計加薪幅度最高的工種是傳媒及廣告,平均加薪幅度為3.7%,雖然疫情打擊各行各業,但偏偏傳媒及廣告業就逆流而上。數碼時代的來臨,市民的生活及消費模式也由線下走到線上,連帶傳媒及廣告業也改變了運作模式及營銷策略,在「疫」境中找到生機。 

做傳媒或廣告講求創新和市場觸覺,而身處數碼主導的市場,你更需要有操作數碼平台的技能,例如在不同平台落廣告的技巧、熟識數位圖形與影像、掌握網上營銷策略等。坊間有不少短期課程可報讀,亦有很多人選擇自學,因為網上有很多免費資源或課程可供使用。 

行業當中門檻較低的職位是文案寫作(Copywriter),主要負責撰寫吸引的廣告文案,亦要為公司規劃社交媒體專頁的貼文內容。Copywriter現時的起薪點約$16,000,預計明年加薪幅度有5%。若果你想增加面試成功的機會,求職時除了要預備標準的履歷表,不妨準備自己的作品集,甚至是YouTube影片,更可將你學到的數碼技能放進作品集裏,用創新的角度去展現自己的獨特性,絕對可以幫你加分。

雖說企業正面對招聘困難,打工仔就更應襯機會好好裝備自己,以自己的實力作為籌碼,說不定可以成為企業眼中的搶手貨,來年覓得一份好工。 

 

圖片:Freepik.com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想收到更多JobsDB最新職場資訊?

熱門文章
疫情為全球企業帶來重大轉變,包括急速的數碼轉型、人工智能及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BI)廣泛應用,面對話變就變的職場生態,打工仔如要保持優勢,不輕易被取代的話,職涯專家指出,將工作技能更新及升級(Reskill and Upskill),並且「軟硬兼施」,同步提升工作所需的軟、硬實力,事不宜遲!  「技能為本招聘」成趨勢,具備數碼技能最為搶手  「隨著數碼經濟的步伐因疫情而加快,學習對於打工仔來說,已不再是選修,而是必修。」職涯教練Simon Lee稱:「事實上,近年愈來愈多企業揀選人才時,傾向以技能為優先考量,亦即所謂的『技能為本招聘』(Skill-based Hiring),應徵者來自哪間學府,以及工作經驗的重要性,已在逐漸下降。」  他表示,當工業4.0、電子商務、數碼營銷、商業智能、雲端成了大趨勢,招聘者亦開始重新設定招才要求,將較大注意力集中到與數碼經濟攸關的職場技能上,例如求職者的科技操作能力、編程能力、系統及數據分析能力等。 ...
相信不少打工仔,尤其在職場初來乍到的新鮮人,都曾聽過老細呢句話:「有唔明就嚟問我」,但當真需要求教於對方時,其第一個反應卻不是回應你的問題,而是黑面。對此,有網民指年輕職場中人太純真了,竟將這種類似「得閒飲茶」的寒暄說話,信以為真;亦有網民認為,新人向上司求助時,完全不看時機場合,兼且無盡過力便伸手問人攞答案,變成老細做埋你個份,自然惹人嫌惡。到底向上司發問時,何謂最恰當時機?另外,問甚麼問題,會令佢塊面,逐漸變黑又得,立即變黑亦得?!    時機不對 2大場合不宜多問  日本人氣溝通師濱田秀彥指出,當員工有需要找主管協助或請示時,選對說話時機,非常重要。所謂「對的時機」,就是不要在「不對的時機」,請老細指點你迷津,包括:  一些重要公務正在倒數時:例如舉行部門主管大會前夕、臨近要交業績結算的日子,因為,幾乎所有主管都會在此時此刻,腎上腺素一升再升,他們只想在零打擾情況下,專心一致將事情做妥。所以,下屬如果在這時求教於他,他根本就沒心思聽對方問題,那些耐性、EQ比較弱的老細,甚至會煩躁起來,回應很可能是:「今天已幾多號了,怎麼這件事還沒搞定?你到底在幹甚麼!」故此,打工仔不想碰到一臉是灰的話,就別在這些時候找你老細。 一場會議即將結束前:當會議臨近尾聲,主持大局的老細通常會用「大家仲有咩問題?」來作句號,部屬在這時如想順便提出不在是次議程之列,兼且較為複雜或難度高的問題,老細其實未必可以在一時半刻提供到方案。如遇上的是多疑、缺乏安全感型的上司,在眾目睽睽下,突然被下屬這樣一問,而又回答不來的話,很有可能會認為提問者在「考驗」、「挑戰」他的能力,之後恐怕不會有好日子過。  所以,有心想老細解答你的疑難,並不宜在會議上坐「順風車」,這樣做其實亦會令開會時間延長,影響其他同事的工作日程。  ▪ 5年冇升過職、開會被當透明⋯⋯這些迹象顯示你正被Quiet firing...
AI降臨,人類失業?意想不到原本是預言的景象,在2023年已經殺到埋身,近期大熱的AI平台ChatGPT令一眾打工仔費盡心思鑽研如何物盡其用,寫報告、安排日程表、製作Excel公式表及回覆電郵統統交給這位AI大神,最新推出ChatGPT 4.0 收費版本更超越文字,可以回答及描述圖片,它的進步真是一日千里。而其實除了GPT,一系列AI畫圖軟件,例如Midjourney、control net、stable Diffusion等,早已登錄職場。正當各位磨拳擦掌,準備好好在AI世代,練就一身偷懶慳時間絕技時,危機其實已經悄然埋身。不少科學家指出AI的出現可以取代社會上的大部分工作,你以為這只是都市傳言?其實已經發生在你我之間,小編親身見證三個被AI搶去飯碗的職場個案。看看他們的第一身經歷,再分析自救之道!AI再強大也有弱點,只要學懂三個方法,就可保住飯碗。  「AI搶咗你份工!🥶」之三個真人真事  1. 插圖家敗在Midjourney手上 被 foul出工作    打工仔職業...

十大熱門搜尋

Scroll to Top

Processing, please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