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人工智能進行首輪面試,已是近年的招聘大趨勢,職場新人想旗開得勝,讓AI面試官留下好印象,取得高分,就要知己知彼,多了解以AI技術平台面試時,需留意些甚麼,並透過反覆模擬練習,以及將過程錄影、翻看,來檢討自己面對鏡頭時,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所謂practice makes perfect,就算你的GPA分數「過三爆四」,如懶得做好面試前的應有準備,最終恐怕將難逃在首輪面試被篩走的結局。
▪ 視像面試成大勢?銀行力推Video-in作首輪篩選 畢業生必知6 大準備事項助過關
▪ 【見工面試穿搭】見工考衣Q﹗憑工種決定Business formal或Smart casual 視像面試顧上不顧下有危機?
如何讓AI考官「見到」你的過人之處?
為了加快招聘流程,現時很多大集團都會使用AI面試工具,合眾人事顧問表示,尤其涉及申請人數眾多的管理培訓生(MT)時,以AI平台進行首輪篩選,不僅可減輕人資部門的工作量,並可節省求職者親赴現場面試的時間。
「目前以AI面試的一般做法,是當招聘者收到求職申請後,會透過電郵,向對方發出AI面試連結,申請人之後可在指定期限內,以手機或電腦登入連結,回答問題,並在同一時間,將整個過程錄影,影片上傳到招聘一方後,AI系統便會就求職者的臉部微表情、身體語言、遣詞用字、說話節奏等,作出分析,整理出一份評估報告,交由企業定斷。」
顧問指出,其中一款由本地初創開發的AI程式,能夠在1秒之內,閱讀求職者舉動5次之多,所以面試期間,無論眼神、舉手投足,應徵者也應多加注意。「例如,面試時不要左顧右盼,謹記保持眼神接觸,這除可讓AI考官『見得到』你為人處事有自信,並且是最基本的面試禮儀。」
正式接受AI面試 足夠熱身準備
求職者若希望在第一輪面試獲AI考官垂青,顧問的建議是,見工前,多做模擬練習,並將過程錄影,從中檢討一下自己的表現,臨場時便不會因預備不足,變等更為緊張,影響應有表現。
「在韓國,現時甚至興起AI面試補習班,幫助求職者掌握應試技巧,香港雖然未有同類課程,但不少大專院校不時會與本地初創合作,舉辦工作坊或模擬面試,讓同學可改善面試技巧;另外,亦有創科公司會在大型招聘會中,即場免費為求職者提供AI模礙面試,指導他們如何提升表現。」他認為,新鮮人如想加強這方面的鍛練,可留意活動日期,為自我提升多做一點功課。
6大要點,可令AI面試官對你另眼相看
為了讓AI面試官知道,你就是企業所需的合適人選,顧問表示,見工前,有6大要點,求職者應當注意,好讓考官對你作出有利的數據分析。
1. 為自己製造有利環境
面試正式開始前,要仔細留意一下,一些「硬件」配套,是否妥善,包括現場環境的光線足不足夠,以便AI面試官可「看」清你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另外,要確保身處的地方不噪雜,收音裝置正常,否則考官將難以準確讀取你的答案內容。
2.切勿盲目「取悅」AI考官
接受這類AI面試時,應徵者通常只有30分鐘,回應所有問題,所以作答時,必須「講重點」,例如在自我介紹環節,精簡交代自己的姓名、學歷、曾任職務後,就要扼要講出,「與職缺脗合」的個性、技能、專長等特質,這些字眼不妨參考出現在求職廣告上的關鍵字;但謹記,所陳述的每項個人特質,必須與實況相符,別為了「取悅」AI考官,無中生有。
此外,有些面試者以為,回答問題時,不斷重複AI系統「啱聽」的關鍵詞,就一定可取得高分,但現時的人工智能技術,可剖析說話內容的組織性、邏輯性,所以,這樣做有可能令AI解讀成:面試者表達能力及創意一般,結果弄巧成拙。
▪ 面試怪問題:「餃子是男人定女人?」 另類Apt Test實測應變能力 3種臨場反應助過關
▪ 如何拆解面試官的CV-based問題?3大常見題目 4招應對學歷、經驗等常見題
3.遣詞用字最緊要「具體」
在「用字」這一環,「具體」很重要,譬如,講述一些有機會令你加分的經歷時,如實習、暑期工體驗,或對你人生有重大意義的比賽,如用「我做過⋯⋯」、「我參加過⋯⋯」等字眼,相比起「我接受過XX挑戰」、「作出了XX新嘗試」這類帶有主動性、積極意味的詞彙,將更能在AI考官面前,突顯你的個性和能力。
另外,談及你的成就時,應盡量將之量化,避免泛泛而談,舉例說,「於某機構實習期間,經我們團隊通力合作下,在流量密碼取得顯著成績,社交平台的流量成長了40%。」這樣具體而有力的數字,較諸於使用「很多」、「大量」、「大幅」等含糊不清的形容詞,會更有說服力,引起AI紀錄在案。
4.不跳Tone、不背稿、不徐不疾
作答時間即使緊迫,也須以完整句子回應,切忌跳Tone;另外,咬字要清晰,聲線、聲量、說話速度,都要留意;提及一些重點字句時,可稍為放慢講話速度,讓AI接收清楚。透過多做模礙練習,就可逐漸拿捏分寸。之不過,當練習了七七四十九次之後,可能會出現「背稿」情況,因此要同步留意,說話時的抑揚頓挫位。
5.用「STAR」拆解行為試題
其實不論是AI或真人形式面試,目的都是想了解應徵者的思考邏輯、專長、個人特質等,以便作合適配對,所以,除要求應徵者自我介紹、講述優點缺點外,面試題目大多都屬行為試題(Behavioral Question),並往往會觸及一些職場常見的衝突位,例如,「工作時,當和其他人持不同觀點,你會怎樣處理?」藉此觀察應徵者的反饋,及如何解難。遇到這類試題時,專家建議,可嘗試用「STAR」方式,將提問有條不紊地作出回應。
Situation(情境) | 先具體描述,曾經歷過的問題,以及涉及的人和事 |
Task(任務) | 講述在這情境下,你要達成甚麼目標,來解決困局。提及目標時,宜將之量化,不宜含糊其辭 |
Action(行動) | 將你解決問題時所做過的事、使用過的技能,亦即你對化解困難的貢獻,清楚道來 |
Result(結果) | 將上述行動帶來的正面結果,清晰交代;並順帶一提,從事件當中,你學到甚麼 |
6. 句號要完美
最後,面試結束時,要和真人面試一樣,向考官道謝,以示你有禮、細心,和處事周詳之一面。
撰文:TY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