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層必修課】職場說話藝術助提升管理力 5大情景題教學掌握修辭

FacebookWhatsAppTelegramEmailCopy Link

香港職場壓力大, 打工仔亦不時在網絡上宣洩,指香港老細不但要求高、視OT為常態,說話欠同理心不懂修飾。而JobsDB今年六月發布的《2022年薪酬調報告》更顯示,有意轉工的全職被訪者中43%對公司的management style感不滿,成為頭號離職原因。由此可見,管理層的行事及說話作風不但影響團隊向心力,更會影響公司留才力換個角度,學識職場說話藝術,對上司而言無論在形象管理、或人才管理能力上,都是一大助力絕對是上司晋升之路的must-have技能之一。 

失言代價大 上司口出惡言製造3大職場危機 

在現今愈趨多元化、推崇DEI (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的職場上,昔日的大家長高壓式管治已經不合時宜,作為上司失言可能影響自身前途,同時有機會令公司蒙受損失 

危機一:團隊流失率高 管理能力受質疑或影響仕途 

上司用說話打擊下屬,會令下屬感到自己不受重視,甚至被針對、貶低,久而久之在工作上亦會失去活力,更多人會抱「騎牛搵馬」想法或quiet quitting的心態去返工,不但拖累團隊成長,KPI目標或難達成,員工一旦搵到新工,更會毫不猶豫遞信,造成團隊流失率高企或冗員衍生等問題。 

長此下去,HR亦會有所怨言,畢竟誰會想辛辛苦苦經歷請人程序之後,又要再來一個循環?得罪HR之餘,亦會令再上一級有感你people management skills欠佳,或不足以勝任更上一層的管理階級。為人上司,學識說話的藝術可以令你的管理方針事半功倍;反之,言語打擊下屬並不會推動其成長,只會削減士氣,不得人心致管理能力備受質疑。 

5個情境題:給上司的建議 

1. 面對下屬翹埋對手

不要說:「你無嘢做呀?」 

試着說:「咦,你效率好高喎,咁快做晒啲嘢,抵讚呀﹗如果你有時間,可唔可以幫手⋯⋯」 

2. 面對下屬工作表現不如意甚至失誤

不要說:「公司請你返嚟做咩?」 

試着說:「今次有啲失準,但大家工作都係trial and error,錯中學習,你有咩難題,要同我講,我哋一齊解決。」 

 3. 面對下屬要求加人工

不要說:「你覺得自己值得加人工咩?」 

試着說:「每間公司加人工都係按公司工作表現,我哋當然都唔會例外,我評估每位team member嘅表現之後,HR同大老細仲要再睇,而家未答得實你,但我一定會幫大家爭取最合理嘅待遇。」 

4. 面對下屬的不恰當言論或行為

不要指責:「你係咪有問題呀?」 

試着說:「你頭先嘅行為/言論唔係咁恰當,令人覺得好有冒犯性,作為你嘅上司,我有義務提醒你,注意返你嘅言行。」 

 5. 面對下屬表現不如其他組員

不要說:「你學吓John啦﹗佢呢啲先叫做得嘢。」 

試着說:「我知阿John都做緊份proposal,我約返個會大家交流吓,睇吓邊方面可以互補。」 

▪下屬恃熟賣熟?新手上司升做管理層 必學5招拿捏與下屬關係

▪「中層管理人:兩面不是人!下屬當敵人,被上級「升職」報復?

危機二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下屬成出氣袋易情緒爆煲 

上司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可以理解,但口出惡言,或以負面語詞評擊下屬並不會解決問題,相反員工或為此積落「心病」。職場打工仔雖然身經百戰,但畢竟人人性格、成長背景不同,遇到打擊時有些人會選擇消極面對,久忍成疾,易有情緒病甚至患上抑鬱症。在香港地,雖然鮮少有打工仔就精神受損向公司索償,但並非無案例可循,例如去年,清潔工人芳姐受上司及同事多番言語霸凌及施壓下患上精神病,勞工處介入調查9個月後判定為工傷,涉事公司及其保險公司須承擔賠償款項。 

作為上司,面對性格各異的下屬要有足夠的同理心設身處地,千萬不要以為可以「鬧醒」下屬,更多時候只會愈鬧積怨及誤解愈深,導致下屬產生對抗心態。其實只要懂得說話的藝術,做好安撫、鼓勵,同時警醒的目的,會讓你與下屬的互動更加正面,從而推動團隊成長。 

而家份工可能係世界上最伏嘅工

5個情境題:給上司的建議 

1. 面對下屬一而再犯上同一錯誤

不要說:「你係咪蠢得咁緊要呀?」

試着問:「係咩原因又犯咗呢個錯誤?我希望可以解決個根源問題。」 

 2. 面對下屬程序出錯

不要說:「我已經講咗唔係咁做㗎啦﹗你有冇聽人講嘢㗎?」 

試着說:「每個人做嘢有自己嘅pattern,所以易有人為錯誤,公司出個work flow等大家跟住嚟做,可以確保萬無一失,你要記得下次跟足程序去做。」 

 3. 面對經常放負或情緒化的下屬

不要說:「你令到個team氣氛好差,影響大家做嘢呀﹗」 

試着說:「我知大家做嘢好辛苦,最近見你都有啲情緒低落,如果係私事,你想講先講,我唔方便過問太多,但如果工作上有咩問題,希望你可以同我開誠公布。」 

 4. 面對下屬表現不濟

不要說:「公司冇話冇咗邊個唔得﹗」或者「你係咪搏炒呀﹗」 

試着說:「我哋係一個團隊嚟,你如果做得唔開心,或者工作上有咩難題,一定要向我反映,我有責任幫去解決大家喺工作上嘅問題。」 

 5. 面對下屬解釋為何工作出錯

不要一味呵責:「我唔要聽你啲藉口呀﹗」 

試着說:「我哋要集中精力解決咗個問題先,之後再檢討出錯嘅源頭同原因。」 

謹記:不要指罵員工為「垃圾」、「做嘢唔得」、「教極都唔識」、「你學吓邊個邊個啦」這類具侮辱性或情緒宣洩字眼,這顯示你作為上司不但沒有做好情緒管理,亦不懂尊重別人。如認為員工表現欠佳,最好的做法是對事不對人,指出其不足之處,並給予適當的建議。 

▪自戀型人格職場更易上位 醫生教你三招應付自戀型上司

▪中年單身女上司成惡頂之首?網民:「性格作怪多﹗」9個相處貼士與男女上司和平共事

危機三人身攻擊、歧視言論或犯法及掀公關災難 

作為打工仔一員的上司,發揮同理心的說話技巧,不但是作為上司的修養,亦是工作職責的一部分。有時上司站在上一級,便忘了要換位思考,愈是責任重大,愈應謹言慎行,留意自己的言論會否為公司帶來不利影響。尤其多元職場興起,包容及互相尊重才是大勢所趨。 

不少打工仔都面臨過職場歧視,性別、年齡、性取向,甚至家庭狀況等成為欺凌者的攻擊目標,有時上司以為自己開玩笑,或未必是面對面向當事人說,但背後取笑或非議下屬,都是極不恰當,甚至有可能流傳開去,成為上司涉歧視打壓的「罪證」;又或引來受辱同事在社交媒體留言「唱衰」公司。 

5個情境題:給上司的建議 

1. 談及同事的性取向時,不要胡亂加入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注意自己的身份

試着說:「性取向係個人嘅事,同事之間要互相尊重。」 

 2. 面對懷孕同事即將放產假

不要有意無意暗示她為其他同事帶來額外工作量你要放幾個月產假,唯有叫XX會幫你頂呢幾個月。」 

試着說:「大住肚仲要返工係好辛苦,你終於可以安心放產假啦,我哋會等你返嚟並肩作戰。」 

3. 談及員工

不要針對別人的性別、婚姻及家庭狀況:「我請人時真係會諗清楚,你睇吓XX,生咗仔之後日日準時走。」 

試着說:「公司好支持work life balance,做咗人爸爸媽媽嘅同事需要負更多家庭責任,如果喺兼顧工作同家庭方面有咩難題,記得要向我反映。」 

 4. 面對下屬外表或衣着稍欠企理

不要說:「你真係好呢啡,成日返工牛記笠記,又唔化妝,見到都唔開胃。」 

試着說:「我哋有時候都要見客,稍為dress up吓,化返少少妝,人望落精神啲,個客絕對會加你印象分,咁present時都會聽得有心機啲。」 

5. 面對體形超重的下屬

不要說:「好心你減吓肥啦﹗」 

試着說:「大家工作好辛苦,不過都記得唔好太夜食飯或者食太多零食,照顧返自己嘅健康先可以work life balance㗎﹗」 

「你敬我一呎我敬你一丈」在任何合作或共事關係上均是正面的態度,作為上司,你的氣量應要更大,尊重他人的言論、冷靜理性的談吐會令你在職場上戰無不勝,而且更得人心。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想收到更多JobsDB最新職場資訊?

熱門文章
疫情為全球企業帶來重大轉變,包括急速的數碼轉型、人工智能及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BI)廣泛應用,面對話變就變的職場生態,打工仔如要保持優勢,不輕易被取代的話,職涯專家指出,將工作技能更新及升級(Reskill and Upskill),並且「軟硬兼施」,同步提升工作所需的軟、硬實力,事不宜遲!  「技能為本招聘」成趨勢,具備數碼技能最為搶手  「隨著數碼經濟的步伐因疫情而加快,學習對於打工仔來說,已不再是選修,而是必修。」職涯教練Simon Lee稱:「事實上,近年愈來愈多企業揀選人才時,傾向以技能為優先考量,亦即所謂的『技能為本招聘』(Skill-based Hiring),應徵者來自哪間學府,以及工作經驗的重要性,已在逐漸下降。」  他表示,當工業4.0、電子商務、數碼營銷、商業智能、雲端成了大趨勢,招聘者亦開始重新設定招才要求,將較大注意力集中到與數碼經濟攸關的職場技能上,例如求職者的科技操作能力、編程能力、系統及數據分析能力等。 ...
相信不少打工仔,尤其在職場初來乍到的新鮮人,都曾聽過老細呢句話:「有唔明就嚟問我」,但當真需要求教於對方時,其第一個反應卻不是回應你的問題,而是黑面。對此,有網民指年輕職場中人太純真了,竟將這種類似「得閒飲茶」的寒暄說話,信以為真;亦有網民認為,新人向上司求助時,完全不看時機場合,兼且無盡過力便伸手問人攞答案,變成老細做埋你個份,自然惹人嫌惡。到底向上司發問時,何謂最恰當時機?另外,問甚麼問題,會令佢塊面,逐漸變黑又得,立即變黑亦得?!    時機不對 2大場合不宜多問  日本人氣溝通師濱田秀彥指出,當員工有需要找主管協助或請示時,選對說話時機,非常重要。所謂「對的時機」,就是不要在「不對的時機」,請老細指點你迷津,包括:  一些重要公務正在倒數時:例如舉行部門主管大會前夕、臨近要交業績結算的日子,因為,幾乎所有主管都會在此時此刻,腎上腺素一升再升,他們只想在零打擾情況下,專心一致將事情做妥。所以,下屬如果在這時求教於他,他根本就沒心思聽對方問題,那些耐性、EQ比較弱的老細,甚至會煩躁起來,回應很可能是:「今天已幾多號了,怎麼這件事還沒搞定?你到底在幹甚麼!」故此,打工仔不想碰到一臉是灰的話,就別在這些時候找你老細。 一場會議即將結束前:當會議臨近尾聲,主持大局的老細通常會用「大家仲有咩問題?」來作句號,部屬在這時如想順便提出不在是次議程之列,兼且較為複雜或難度高的問題,老細其實未必可以在一時半刻提供到方案。如遇上的是多疑、缺乏安全感型的上司,在眾目睽睽下,突然被下屬這樣一問,而又回答不來的話,很有可能會認為提問者在「考驗」、「挑戰」他的能力,之後恐怕不會有好日子過。  所以,有心想老細解答你的疑難,並不宜在會議上坐「順風車」,這樣做其實亦會令開會時間延長,影響其他同事的工作日程。  ▪ 5年冇升過職、開會被當透明⋯⋯這些迹象顯示你正被Quiet firing...
AI降臨,人類失業?意想不到原本是預言的景象,在2023年已經殺到埋身,近期大熱的AI平台ChatGPT令一眾打工仔費盡心思鑽研如何物盡其用,寫報告、安排日程表、製作Excel公式表及回覆電郵統統交給這位AI大神,最新推出ChatGPT 4.0 收費版本更超越文字,可以回答及描述圖片,它的進步真是一日千里。而其實除了GPT,一系列AI畫圖軟件,例如Midjourney、control net、stable Diffusion等,早已登錄職場。正當各位磨拳擦掌,準備好好在AI世代,練就一身偷懶慳時間絕技時,危機其實已經悄然埋身。不少科學家指出AI的出現可以取代社會上的大部分工作,你以為這只是都市傳言?其實已經發生在你我之間,小編親身見證三個被AI搶去飯碗的職場個案。看看他們的第一身經歷,再分析自救之道!AI再強大也有弱點,只要學懂三個方法,就可保住飯碗。  「AI搶咗你份工!🥶」之三個真人真事  1. 插圖家敗在Midjourney手上 被 foul出工作    打工仔職業...

十大熱門搜尋

Scroll to Top

Processing, please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