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IT工】T-Con資深員工月薪近10萬﹗ 行內人親述入職四大竅門

FacebookWhatsAppTelegramEmailCopy Link

香港IT界,有一種工作叫「T-contract」(T-合約)它表面上不屬於政府工,但卻在各大政府部門裡面工作,被大家俗稱為T-con!性質類同於非公務員合約,但又只適用於聘請資訊科技人員。適逢2023年1月31日,現行的T25合約將會屆滿,隨後將會改行T26合約,酬勞加碼,IT人而言頗吸引。 

然而有坊間傳說指,一旦做T-con就難以重返私人市場,發展前景不大對此,有人說T-con人工高於私人市場,真金百銀落袋最重要;有人說T-con工作輕鬆,準時收工;也有人說T-con缺少福利和假期,而且工作多是豬頭骨⋯⋯今次小編請來兩位現職T-con的行內人為大家一一解畫。 

Alex:現為政府部門的合約系統分析主任Contract Systems Analyst。 

Johnny:現為政府部門的合約系統分析主任Contract Systems Analyst。 

什麼是「T-合約 (T-Contract)」?   

T-合約 (T-Contract)的性質類似政府不同部門的採購合約,承辦商向政府提供IT技術人員,支援政府的資訊科技措施的發展及維修保養工作。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透過設立和管理,供不同決策局和部門使用的「個體聘用」合約(即「T-合約」)。 

政府部門視乎實際資訊科技需要,發出公開招標,短時間內從承辦商獲得所需的IT人才。因應不同部門的慣常法,或視乎IT項目內容,所需服務期間的長短亦因此有所差異,所以每個T-con的合約期也有不盡相同。 

政府和承辦商之間簽署的合約稱為「T25合約」,由2019年2月1日起生效,為期48個月,將在2023年1月31日屆滿。屆滿後,「T25合約」會更改為「T26合約」,Alex和Johnny表示,大家預測人工加幅最少10%。 

T25合約截止2022年底,政府聘用T合約員工的每月開支。(資料來源:OGCIO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事處) 

職級 

平均月薪 

CSPM-Contract Senior Project Manager 

95000 

CPM-Contract Project Manager 

85000 

CSSA-Contract Senior Systems Analyst 

75000 

CSA–Contract Systems Analyst 

69000 

CAP-Contract Analyst/Programmer 

50000 

CP-Contract Programmer 

37000 

想入行做T-con?即刻撳入嚟睇吓有咩相關職缺!

做T-con好壞大對比  人工VS福利VS前景 

人工:只計月薪就較普遍私人市場高 

評分(5星滿分):★★★★★ 

網上論壇近來談論紛紛,不少人驚訝於T-con改行T26合約,人工竟然如此之高! Alex和Johnny表示上圖是政府現時向承辦商支付的平均月薪,並不是員工每月的實際月薪。每個承辦商向員工支付的月薪都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個職級,初入職的T-con也較年資長的人較低。以Alex為例,他在2022年初入職,月薪是$55000,但Johnny早在3年前已加入T-con,月薪是$65000。 

Alex曾在多個金融機構工作,加入T-con之前月薪是40K。「坦白說,入T-con就是為了錢,升幅達37.5%,以我的資歷,私人市場未必能夠提供這個價錢。而當時在銀行,只能期每年3%的人工加幅,錢少得可憐!未來即將轉T26合約,不少承辦商已經放風, CSA月薪可達70K或以上。而我手上的項目剛開始不久,上司已講明會續約,所以我的議價能力很高,將會嘗試向承辦商叫價70K。」 

Johnny 認為T-con的每月人工的確比私人市場的普遍月薪較高。「不計那些能力超群的IT人,也不計iBank之類。普遍IT人哪怕是做銀行,8-10年年資的人工大約只有40K+,但T-con卻是50K+。只不過,這些也是有代價的⋯⋯ 

福利:只滿足了勞工法例最低要求 

評分(5星滿分):★★☆☆☆ 

Johnny口中的代價就是——無福利。大部分承辦商只提供合乎勞工法例最低要求的福利,例如年假通常只有7-10日,也不提少於4天的有薪病假,更別提什麼花紅、雙糧、配偶和子女補貼等福利。Alex現時只有10日年假,假設往後續約而不更換承辦商,年假才會跟隨勞工法例增加。「以前做銀行每年有20多日假,林林總總的福利數之不盡。而T-con就好像將這些福利都轉換成金錢,再每月支付給你。」 

他們都表示:「如果減去一切福利,再換個角度看待月薪,又似乎並不是那麼高!有人愛福利,有人愛實際落袋的金錢,沒有絕對,只有個人選擇不同而已。」 

前景:因人而異無絕對 

評分(5星滿分):★★★☆☆ 

T-con另一樣最大的爭議是:一旦進入政府就沒有辦法轉入私人市場,發展前景狹窄。他們都認為實際情況並非如此!Johnny在8年前已做過T-con,任職CA-Contract Analyst/Programmer。「我在私人市場工作了幾年後,人工一直不理想,於是轉入T-con;但工作了兩年後又跳回私人市場。一來是想再嘗試私人市場的工作環境,怕繼續在政府工作下去會和世界脫節,技能慢慢落後,無法找到其他工作。二來是難以在T-con制度之內升職,索性重回私人市場,累積工作經驗,日後想再入T-con,那就可以申請更高職級,人工後發展都會較好。」他果然在5年後重回T-con,並升職為CSA,所以發展前景不是必然,視乎個人工作經驗和能力。 

Alex補充:「T-con的性質就是合約工作,如果上司不喜歡你,就有機會選擇不續約。部分資訊科技項目屬於一次性合約,需後續維護,你的工作崗位有機會消失。不同於長期工,合約工就有這些風險。不過,政府一向作風穩陣,如果你工作能力達標,沒有重大錯誤,上司多數會續約,哪怕一個項目完了,也有其他項目出,始終用人而言『用生不如用熟!」他眼見不少T-con都在同一部門和組別工作多年,甚至有同事工作逾10年,慢慢升職至CSSA,等同於私人公司的正常升遷,由級職員升中高級。 

工作量也是同樣道理,視乎各別部門以及個人所負責的項目,不是人人都工作輕鬆。Johnny 現時手頭的項目並不需要追趕死線,基本上每天都會準時5點半收工,部門其他同事也習慣準時收工。但Alex則較為忙碌,工作量相對繁重,不時會出現加班的情況,平均下午6-7點才收工。  

▪ 本港未來5年增加10萬IT職缺 IT人轉工有3大特質大加分 非專科出身亦具入行條件

▪ 網絡安全崗位人工5年升3成 一文睇清4大IT工種平均薪酬及入行需知

成功入職的四大竅門  工作經驗最重要 

 1. 擁有參與政府資訊科技項目的經驗 

Alex和Johnny教路,曾參與過政府資訊科技項目的求職者相對較易獲聘。「我們畢業後第一份工作都是在Vendor公司工作,負責不同政府部門的項目。」Alex 甚至被派遣到政府部門裡工作,除了累積了不少人脈,更重要的是認識政府工作流程。 

即使沒有直接在Vendor公司中工作,如果有Vendor management 的經驗也會有優勢。因為政府部門不多資訊科技項目都是外判予Vendor公司,懂得如果與Vendor溝通及管理,是日常工作的一大內容。 

2. 擁有相關職位要求的技能 

不同政府項目要求不同的IT技能,標書當中清楚列明,例如:Java、SQL、.net、Goverment Cloud Infrastructure Service (GCIS )多少個月的經驗,沒有模糊空間。只有你CV當中擁有相關技能,才有機會去面試。「萬一你的技能無一匹配,但也收到面試通知,那很大機會是陪跑,為了符合政府程序要求。」 

Johnny表示,政府較少開放最初級的職位CP-Contract Programmer,畢業生較難入職。如有心加入T-con,不妨在私人市場工作1-2年,便有較大機會申請CAP-Contract Analyst/Programmer。「現時坊間預測T26合約下,CAP-Contract Analyst/Programmer的人工約50K+。」 

3. 熟悉政府流程及溝通方式 

政府工作文化不同於私人市場,相對上較為刻板,要求員工按章工作,一切合乎程序。面試之時,面試官也能大概了解你的性格,如果你為人充滿創意,思想和行為跳脫,那就未必能夠適應這套傳統的工作流程,也未必適合這份工作了。 

4.曾經做過T-con 

Johnny直言:「最大優勢絕對是你曾經做過T-con。在招標書當中明文列明,如果有政府經驗優先考慮,只要你做過T-con,就滿足了這一條件。而在面試官眼中,你自然對政府部門架構及工作方式有一定認知,怎能不考慮優先你呢?」

 

圖片來源:Freepik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想收到更多JobsDB最新職場資訊?

熱門文章
疫情為全球企業帶來重大轉變,包括急速的數碼轉型、人工智能及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BI)廣泛應用,面對話變就變的職場生態,打工仔如要保持優勢,不輕易被取代的話,職涯專家指出,將工作技能更新及升級(Reskill and Upskill),並且「軟硬兼施」,同步提升工作所需的軟、硬實力,事不宜遲!  「技能為本招聘」成趨勢,具備數碼技能最為搶手  「隨著數碼經濟的步伐因疫情而加快,學習對於打工仔來說,已不再是選修,而是必修。」職涯教練Simon Lee稱:「事實上,近年愈來愈多企業揀選人才時,傾向以技能為優先考量,亦即所謂的『技能為本招聘』(Skill-based Hiring),應徵者來自哪間學府,以及工作經驗的重要性,已在逐漸下降。」  他表示,當工業4.0、電子商務、數碼營銷、商業智能、雲端成了大趨勢,招聘者亦開始重新設定招才要求,將較大注意力集中到與數碼經濟攸關的職場技能上,例如求職者的科技操作能力、編程能力、系統及數據分析能力等。 ...
相信不少打工仔,尤其在職場初來乍到的新鮮人,都曾聽過老細呢句話:「有唔明就嚟問我」,但當真需要求教於對方時,其第一個反應卻不是回應你的問題,而是黑面。對此,有網民指年輕職場中人太純真了,竟將這種類似「得閒飲茶」的寒暄說話,信以為真;亦有網民認為,新人向上司求助時,完全不看時機場合,兼且無盡過力便伸手問人攞答案,變成老細做埋你個份,自然惹人嫌惡。到底向上司發問時,何謂最恰當時機?另外,問甚麼問題,會令佢塊面,逐漸變黑又得,立即變黑亦得?!    時機不對 2大場合不宜多問  日本人氣溝通師濱田秀彥指出,當員工有需要找主管協助或請示時,選對說話時機,非常重要。所謂「對的時機」,就是不要在「不對的時機」,請老細指點你迷津,包括:  一些重要公務正在倒數時:例如舉行部門主管大會前夕、臨近要交業績結算的日子,因為,幾乎所有主管都會在此時此刻,腎上腺素一升再升,他們只想在零打擾情況下,專心一致將事情做妥。所以,下屬如果在這時求教於他,他根本就沒心思聽對方問題,那些耐性、EQ比較弱的老細,甚至會煩躁起來,回應很可能是:「今天已幾多號了,怎麼這件事還沒搞定?你到底在幹甚麼!」故此,打工仔不想碰到一臉是灰的話,就別在這些時候找你老細。 一場會議即將結束前:當會議臨近尾聲,主持大局的老細通常會用「大家仲有咩問題?」來作句號,部屬在這時如想順便提出不在是次議程之列,兼且較為複雜或難度高的問題,老細其實未必可以在一時半刻提供到方案。如遇上的是多疑、缺乏安全感型的上司,在眾目睽睽下,突然被下屬這樣一問,而又回答不來的話,很有可能會認為提問者在「考驗」、「挑戰」他的能力,之後恐怕不會有好日子過。  所以,有心想老細解答你的疑難,並不宜在會議上坐「順風車」,這樣做其實亦會令開會時間延長,影響其他同事的工作日程。  ▪ 5年冇升過職、開會被當透明⋯⋯這些迹象顯示你正被Quiet firing...
AI降臨,人類失業?意想不到原本是預言的景象,在2023年已經殺到埋身,近期大熱的AI平台ChatGPT令一眾打工仔費盡心思鑽研如何物盡其用,寫報告、安排日程表、製作Excel公式表及回覆電郵統統交給這位AI大神,最新推出ChatGPT 4.0 收費版本更超越文字,可以回答及描述圖片,它的進步真是一日千里。而其實除了GPT,一系列AI畫圖軟件,例如Midjourney、control net、stable Diffusion等,早已登錄職場。正當各位磨拳擦掌,準備好好在AI世代,練就一身偷懶慳時間絕技時,危機其實已經悄然埋身。不少科學家指出AI的出現可以取代社會上的大部分工作,你以為這只是都市傳言?其實已經發生在你我之間,小編親身見證三個被AI搶去飯碗的職場個案。看看他們的第一身經歷,再分析自救之道!AI再強大也有弱點,只要學懂三個方法,就可保住飯碗。  「AI搶咗你份工!🥶」之三個真人真事  1. 插圖家敗在Midjourney手上 被 foul出工作    打工仔職業...

十大熱門搜尋

Scroll to Top

Processing, please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