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Market Insights Candidate insights 被標籤為散漫的Z世代:不重就業保障及額外福利,反而最着緊這些……
被標籤為散漫的Z世代:不重就業保障及額外福利,反而最着緊這些……

被標籤為散漫的Z世代:不重就業保障及額外福利,反而最着緊這些……

被標籤的Z世代=你眼中的Z世代?

XYZ世代仍是當下勞工市場的核心成員,而各個世代的人似乎都有其特質;最年輕的Z世代(18-23歲)似乎是最不被看好的一群。不時網上會流傳Z世代在職場發生的笑話,當中孰真孰假?事實如何似乎已沒有太多人關心。這群千禧年後出世的打工仔已被標籤成只顧享受、玩樂的人,而且工作不專心,對工作也沒有多大的責任感及要求。

「你以為係,其實唔係。」—普遍人對Z代存着誤解……

如果Z世代對工作不在乎、不關心的話,在他們找工作/轉工時,應該看重公司的文化及價值、工作環境、公司信譽吧?畢竟這些都會直接影響他們認為在這家公司工作的意義。但根據JobsDB「引才法則」(Laws of Attraction) 針對Z世代的調查結果顯示,公司文化及價值、公司信譽及工作環境,在Z世代找工作時,只是分別佔3.6%、4.2%及5%的影響力,計百分比也是一隻手數得到,微乎其微。在Z世代考慮一份工作時,這些因素都只是在食物鏈的最低層。

那麼他們真正關心的是甚麼?額外福利嗎?也不對,只佔7.1%。除了有薪年假、有薪病假,其他都是額外福利都是bonus,作為職場新鮮人,先做好基本工比較緊要,當累積了工作經驗及年資後,就更有條件找一份提供額外福利的工作。對於剛開始為事業打拼的職場初哥,額外福利這一因素還不是這麼有影響力。

追求人工高福利好?少數人之選擇而已

至於「就業保障」與「額外福利」的數字頗為接近,佔8%。趁年輕還可以輸得起,多碰一下釘子也沒有關係,Z世代相對也不太着眼於就業保障,反正失敗了——無論是公司執笠或被炒還有很多時間可以重新來過嘛。

Z世代似乎比較看重「事業/發展機會」(11.2%)。他們不只是活在當下、短視地只看眼前的利益,求職時他們也會考慮Offer的工作在事業前途上是否有發展空間,這一點比上面提出的略為重要。

Z世代想工作同時享受生活﹗薪金面前卻可放棄?

「工作與生活平衡」(13.6%) 應不單是Z世代,而是近十年來打工仔追求的共同目標。不是完全放要生活而不要工作,但求取得平衡,工作之餘也不要忽略自己的私人生活,畢竟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原來有一項因素仍可以讓他們捨棄Work life balance,就是人工!

求職時最能夠影響Z世代決定的是薪金/報酬,共佔19.6%,榮登榜首。付出過後希望有回報,人之常情。再者,從實際考慮,多些人工才能確保生活質素;另一方面,薪金和報酬反映員工的能力。如果老闆願意多付一些人工,員工也較會付出血汗為公司打拼,以顯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及身價。

說到底人工才是最實際,技術性擊倒其他因素。按JobsDB《2018年大專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也證實了這一點。調查訪問了553名本地大專畢業生和本科生,整體受訪者首月人工平均為港幣16,892元,較去年調查所得之的結果高出13%,而原本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預期人工最多只有港幣16,000元,證明他們對自己首份工作的薪酬要求符合實況。當中仍有應屆大專畢業生不滿意離校後的第一份工作,事關他們每月平均薪金僅為港幣14,280元,雖然這已較去年同組別的為高,但遠低於整體畢業生的平均月薪16,892元,結果顯示「薪酬福利」成為了令他們失望的最大原因。有期望才會有失望,成為最大失望原因,可想而之有多重視。

靈活多點子,Z世代是職場新能量

其實Z世代有很多可取之處,他們生於科技發達的年代,可以靈活地運用各種電子產品及科技去完成各項工作;加上適應新事物/新環境的能力較強,即使面對不同的難題,都有機會可以用一個較新穎的角度及方式去處理,嘗試了解他們,不要再說甚麼「一代不如一代」了。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作為職場前輩,不妨多給他們機會,說不定你能培訓出一位未來的管理層精英;老闆們可以的話用吸引的條件留住有潛質的人才,而不要因為這些未經證實的標籤,錯過了這群職場的新勢力。

Subscribe to Market Insight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subscrib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