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展精神社工扮偶遇、和情緒受困者傾暗瘡:「他們怕你多過想傷害你。」

外展精神社工扮偶遇、和情緒受困者傾暗瘡:「他們怕你多過想傷害你。」
Jobsdb content teamupdated on 17 April, 2019
Share

「家人初時聽到我當精神服務社工,會問會否很危險?」任外展精神社工12年、剛轉職負責推廣精神健康的饒文傑(Francis)說。未讀社工時,他坦言也曾戴有色眼鏡,後來發現,每個看來可怕或是你怕的人,背後都藏着創傷,「他們是怕你多過想傷害你。」有受過欺凌的中學生怕了和人接觸;有孝順子擔心父母要繼續和自己捱劏房,又沒有朋友傾訴,爆發變成精神分裂症,一天到晚用被蓋住自己。「如果不理解他的經歷會覺得他黐線,但原來他有那麼多壓力。」

Jobsdb向全港二十個行業包活資訊及通訊科技界、教育及培訓界、廣告、媒體及出版界、互聯網及創企、飲食界等六千名從業員發出問卷調查,深入發掘他們對工作的期望。欲知更多香港打工仔的訴求,可參閱Jobsdb引才法則 (Laws of Attraction) 互動網站的按需分析。


精神病污名太深 成受困人士求助障礙

精神服務社工1 饒文傑任職外展精神社工長達十二年。

這些年來,他不曾被精神受困者攻擊,「最多只是摔門、罵。」強烈的舉動背後,其實是害怕。「也可能從前試過講自己不安的事,但沒人明白。」因此,精神服務社工需要學習建立關係。「會扮在街撞到,又或是說剛好有禮物送,藉詞上門。」也要按不同人的需求尋找介入點,例如曾有個年輕人覺得自己很多暗瘡,Francis便把年少時的暗瘡相攝進門縫。「後來我和他聊的是暗瘡治療方法。」他笑着說。

然而想帶他們參加精神健康中心的活動,對方卻未必願意,怕被人看見。「每當有傷人事件,傳媒就馬上說是因為精神病,大家不會嘗試理解他之前發生什麼事,是什麼令他行至這境地。一報大眾就入腦,但那刻傷人未必是受精神病影響,可能他意識清醒。」於是精神病便被污名化,大家不敢求助,就更難在情緒爆之前獲得紓解,再爆,再有報導,成為惡性循環。

因此Francis認為社區教育很重要,「不止是教育,而是接觸多些。」近年社福界多了邀請曾有精神困擾的人士到學校分享,「親身去和公眾說,我和你一樣,只是我有這些經歷。」多了明星會分享自己的經歷也有幫助。只是當一有新聞說有人「疑因」精神病而傷人,大家還是很易回到起點。Francis說要令大眾明白,就是要靠一次又一次的解咒。最近他更因此轉到主要推動健康教育的崗位,「一般人如果認識多些精神健康,有問題也能早些找人幫忙。」

精神服務社工2 近年大圍美林邨擬建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ICCMW),居民意見分歧,有居民直指怕精神復康者撞到放學的小朋友一巴摑下去。Francis說:「精神病人就算不在中心,其實也可能在你旁邊,是你鄰居,你可以反對建中心,但不能排拒他們在社區以外。也未聽過建了中心後發生暴力事件,一般會有意外都是沒看醫生,預計不到的,有中心有社工照看或許更好。」

▪【轉型不轉行】言語治療師踏出舒適圈 執教鞭重拾工作熱情

▪ 社工赴美考證書 回港教畫禪繞畫為抑鬱者尋120分鐘的平靜

陪想自殺的人吃飯、行公園 找回現實感

解咒難,當社工,疏導自己的情緒也是一種難——除了聆聽求助者的創傷,有時還會遇上受困者自殺。「第一次時我躲進廁所哭了很久,問是否自己做得不夠好?將自己放到很大,因為……是生命來的啊。」後來慢慢接受事情永遠無法控制,事情發生也不一定因為他,轉而將心神放於幫助對方家人,「我甚至去過認屍。開始時很震撼,但當送上祝福,或令他家人精神負擔沒那麼重。」

其他時間,他努力避免事情重演。「有時想自殺的人就像3天沒睡覺,沒了現實的感覺。要和他做的是找回現實的感覺,和他吃餐好的,走走、做做運動,做他想做的事,等他回來了,很多東西才講到。幫他將絕望、不開心紓導,可能就已經好好多,有時是鬱結出不到來而想到死。」

「但不是講那麼容易——當你聽到他說想自殺,你是否立刻想着送他入院?將問題放進去,令你不用承擔他自殺後你要處理的文件、被問為何跟得不好?社工往往有很多這些擔心,令你和他交流時沒了最真的自己。」

精神服務社工3 早年Francis出版了兩本涉及精神受困人士背後經歷的小說,「我們要給同理心不是因為他有精神問題,而是對每一個人都應該要這樣做。」——每個人在這充滿壓力的社會都會遇上困難,如果有人看到、幫忙紓解到,問題也許就不至於爆發。更甚的是,「當100個人也有相同問題,會否代表真的應該要改變社會?」

▪[行業秘聞]精神科護士大剖白:先要過三關

▪在港教師與打工仔無異:校長就係Boss,應付無理要求、工時長壓力爆煲

一個社工對7、80個個案的歉疚

但慶幸,他沒有那樣。只是面對求助者時,有時會有另一種歉疚。他頓了頓,看着雙手,「需求太大,人手只有這些。常常對70、80個個案,有時兩個月也見不到一次,他最近如何、入了院你也不知道。」

2000年,政府開始推行的一筆過撥款制度,至今標準人手編制一直未變,資源不足下,機構員工往往要疲於競投民間基金的資助。平日他們還需要不斷需進修,例如精神服務社工要知道各種病症的分別、如何評估、不同病的新舊藥物之別等,「你了解藥物,就會知什麼藥原來可以早點吃,令他不那麼打瞌睡,又可以教他和醫生講;見醫生時只有幾分鐘,你也要懂得歸納出重點,這很影響整件事。」要學習的還有各種協助受困者走到社區的方法,如戲劇、運動,甚至是打機。

「社工給人的太多,卻沒有錫自己,如何支持自己?」但即使經歷這些,他仍然想繼續,最多有時去踢一場波,讓自己找到出口。「我很珍惜和他們相處,在他們的生命中我見到很多東西。」看着受困者由躲在家中,到願意參與話劇、足球隊,「拿不拿獎是其次,他們識到一班朋友,平日會一起打機、聊天,見到他們的生命不同了,我也見到自己的價值。」他說。「不敢說是改變別人的生命,每人都會經歷低潮,在那時間出現過、做到少許東西,已經很好。」

入行薪金:2萬多元至3萬多元,但在一筆過撥款制度下,不同機構薪金不同,有可能較政府起薪點低

入行途徑:社會工作文憑或社會工作學士畢業,前者開始時只可任社會工作助理(SWA),起薪點較低,後者可任助理社會工作主任(ASWO)

撰文及攝影:Rita Wong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More from this category: Industry stories

Top search terms

Want to know what people are searching for on Jobsdb? Explore our top search terms to stay across industry trends.

Subscribe to Career Advice

Get expert career advice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You can cancel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subscribe’ you agree to Jobsdb’s Privacy Stat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