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月尾開始,香港走進新型肺炎的陰霾下,打工仔的工作生活起了或多或少的變化。在疫情的影響下,打工仔的工作生活在這三個多月間與之前有甚麼不同之處?
1 上班地點
上班地點是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項目。為免員工外出或聚集而增加感染風險,大部分公司都讓員工work from home。有朋友自農曆新年後,返公司的日子合起來也不超過兩星期。身邊朋友大部分都說work from home看似很自由很舒服,但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笑說,從來未試過這麼想念公司,或想到公司上班,如果有得揀,他們情願回公司上班,過朝九晚六(七八……)的日子云云。
仍要回公司上班的,公司都為同team同事安排了特別的工作地點,而這個安排只適用於同一大廈佔地兩層或以上的公司。有朋友的公司就想到將同一team的同事分成兩班人馬,分佈於公司的不同層數工作。此舉無非是擔心如一team人其中一個感染了新型肺炎,也未至於影響全team人的運作,即使密切接觸者需要隔離,仍然有人可以返工,處理職務。
從事物流業的Jan:「已經在家工作逾三個月,今個星期初終於回復返工日子,一星期返兩天,但自己竟然開始難適應平時交通往返節奏,覺得挺疲累的。」
▪ 【疫境求生】飲食業形勢告急 大牌與小店靠外賣、online生意有轉機
▪ 媽媽在家工作、仔女復課無期,慘呻:「好似同時打緊3份工﹗」
2 上班時間
疫情發生前,普遍打工仔的辦公時間基本上都是朝九晩六(加班另計)。疫情發生後,work from home不單打破,而是打碎了辦工的時間觀念,打工仔基本上全天候在工作。心繫公務的上司或勤力的同事三不五時捎來一個電郵或訊息,跟呈堂證供一樣,不可以當沒有看過或看不到,於是開始了一輪又一輪持久戰。聽過最慘情的是邊食飯邊回覆工作短訊,辦公時間的界線變得模糊。
要返公司上班的打工仔,有些則可以實行彈性上班時間,避過要同人迫車上班的高峰時段。不過遲上班就遲收工;早返就可以早少少放工,你會怎樣選?
從事市場推廣的Martha:「不要以為wfh有利我們,做marketing的因疫情多了ad-hoc project,有時是返早10放早1(凌晨),身心俱疲,由於本身以前都要開OT,現在更因大家時間觀念都拉闊了,OT變得無限長。」
3 同事關係
以往跟同事在公司合作無間,有甚麼事走幾個位就可以有商有量,又或有人來幫忙。現在大家work from home,只能靠文字或語音短訊、電郵甚至視像會議隔空來討論公事,頓時疏遠了很多。你我相隔多麼遠,真是不知道哪天可再相見。
至於返公司上班的打工仔,現在也會盡量減少與同事接觸,盡量用電郵溝通。大家保持一個最遙遠的距離——即使站在你附近,但都最好唔好走埋去。以前工餘時間在pantry吹水打牙骹的歡樂時光暫時不復再,大家都盡量留在自己的位置上專心工作/清潔。
在公司後勤部支援的Jimmy:「用Zoom開會雖然方便,不過次次有甚麼update都要編排一個meeting schedule,反而令過程沒那麼順暢,而且同事好像少了切身交流的感覺,大家都變成了匯報式開會。」
▪ 疫情下home office上班,與返office所獲僱傭保障,有一定差別?
4 工作習慣
這個集中講要返公司上班的打工仔。以往返公司後都是希望盡快返自己個位爭取時間食份早餐,或培養工作情緒。現在先要在公司門口等候一輪,排隊等同事量體温方可進入公司。此外平日到pantry洗杯沖咖啡/茶的預備工作時光,都要被特備的清潔環節取代;在這個時勢,每天先將自己座位的東西清潔消毒才能安心開始工作呀!
至於公司內部的定期會議,都盡量可免則免。電視宣傳短片都有教,減少同事聚集的次數及時間,就是減低同事感染的風險。同事之間如果可以用電郵解決的事情,還是盡量用電郵解決吧。
擔任人事部經理的Chloe:「我們公司所有HR全員要standby,反而不能work from home,但已經避免一齊在pantry飲聚、吹水,以及到外邊吃飯,大家都帶飯或外賣,返工變得很悶。」
以上的工作生活比較,只是苦中作樂。或許你還會切身感受到更多的前後工作生活對比,而未必笑得出。無論怎樣也好,最後還是希望疫情能夠盡快過去,各位打工仔的工作生活能回復正常就最好了。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