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畢業就等於失業」,除了搵工難,其實搵甚麼工,對許多人來說也是一團迷霧。阿釗也曾在霧中,懵懵懂懂地當了記者,卻發現想做些「自己嘢」。在「輟工」讀書、試學藝術治療、做中文家教之中,慢慢摸清「自己」的形狀,卻又因壓力而應徵過銀行,但終於以斷捨離的心動法則揮走雜念,且發現,做過的事都互通,「沒用的路才是有用。」
她笑言從文化研究系畢業後,好像什麼都做得,「卻反而不知道想做什麼。」只望可以穿牛仔褲上班。撞進了記者一行,卻發現總像在交功課。「也不想將全部心神貢獻給公司後,公司將一切化為數字,但受訪者有很多真心流露,這些在數字中都看不到。」她說。「好想找些表達到自己的東西。」
於是她跑到英國讀MA,雖也是新聞相關,但那科可以寫得很深入。然而讀完後她沒發展成專題記者——在那之前她無意中看到一個藝術治療基礎課程,平日情緒起伏時會畫日記的她,覺得兩者有點相似,很快就決定報讀,當是興趣班。但無心插柳,卻竟成蔭,後來她更為了確定是否真的喜歡而去了當院舍小組義工。
開小組期間,一個院友心臟病發走了,治療師拿着他的畫和相,和大家一起談談他——這在常有人過身卻無悼念活動的院舍很難得,「我只見過他幾面,也很難接受,但一起面對是令件事容易很多。」圖為釗回港後的個人畫展作品。
▪ 不想打死一份工!畢業生做Slashie斜槓族有咩工作選項及好處?
▪ 【全天候WFH】斜槓入門攻略 Slash=高級炒散廢青/窮忙族? 講fun唔講金
在那裏,談藝術與治療之前,她發現小組提供的安全感更神奇——人手流失率居高不下,老人家和職員熟了後可能就不再見,小組卻讓他們每次都可以想像再見到舊朋友,在心安之處,老人家能放心尋找腦中感覺,畫出來。結果小組做到一半她就決定要成為藝術治療師,幫到人之餘,也因這工作與自己畫畫的興趣和喜歡聆聽的性格相合。
另一邊廂她也為生計而做中文家教,卻慢慢發現,原來語言可以幫學生解開身世謎團——身為華人移民後代的小孩,望着家中常出現的鹹魚,卻總不知是甚麼,學中文就像逐點補上生命裏的拼圖。「在香港我也入過社區中心教,不特別享受,因為一定要教公開試考的內容,但現在我可以自行構思適合他們的教材。」上堂形式也更自由,家長甚至會主動提議去公園,後來她就索性和小朋友打羽毛球,叫他用廣東話報分,無形中破除了那孩子被取笑口音而不敢講的心結。
很多家長都是移民後代,小時要放棄原有身份、語言去融入,「上學不能帶媽媽的飯盒,一定要帶凍的三文治,長大後就不想下一代再這樣。」而且現在社會較昔日接受多元文化,不必再強當白人。有小朋友更由普通話學到廣東話,以便和香港人爺爺嫲嫲溝通。
▪ Slasher不務正業但求自由?九十後斜槓族:「唔想十年如一日。」
▪ 3日瞓2個鐘換3萬人工!Slasher目標打夠一百份工賺經驗閱歴
不過她從沒想過要將教中文變成正職,藝術治療系亦已取錄了她,沒料到歐洲疫情爆發,回港續簽證後一留就兩年。在家人和經濟壓力下,她找過不喜歡的銀行工,幸而最終以斷捨離的法則朝心動處走,才開了名為「Twin Voices」的公司,和世界各地的人上網課,此外更辦了首個畫展。做記者的經驗幫到出post宣傳,畫畫亦有助形象化地教中文。「不覺得自己行了彎路。」甚至初初在英國曾為生計而做保姆,也讓不愛小孩的她改變態度,一對一的照顧也比辦工室CV更有利她獲藝術治療系取錄。
現在自製出一份全職,看似已圓滿,她卻說:「沒有人會一世都只適合打工或做freelance,看你在哪個人生階段。」其實開公司前她也猶豫很久,「我想有同事,也想有上司告訴你做得好不好、有沒有進步,又有福利,現在真的手停口停。」她說。「但兩樣都試試,將來讀完書就可以做對的決定。」
斷捨離讓她將能量集中,「生活、消費習慣、工作都有影響,這一年開公司、辦展覽,再去讀書,很多決定都是排除雜念後發生的。」
▪ Slasher起步懶人包!6大心得教你興趣變事業 做斜槓族月入賺幾多?
▪ 難為Freelance job定價?轉型做全職自由工作者,注意4點令你免走冤枉路
無論是哪種模式,起碼她都達成了做「自己嘢」的願望——想做的事能發揮到,且不受限:「現在都會在Facebook page寫些感想,有點像以前做記者要出feed,但不用再硬性走完整個程序,只出feed或想寫blog都可以。」而藝術治療雖看似是幫「人哋」,但也可以在治療期間發揮自己,「而且人有很多面向,未必只想表達,也可以去了解其他人。」
很多事原來不一定是0或100,全職或自由身、「自己嘢」或「人地嘢」,過份追求就變成自我設限。要破除的框框還包括:「我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去到哪都仍是新人。」問到怎面對,她往後一挨:「不想囉。很多人做youtube半年已很多人訂閱,誰會想你是不是新人,不重要。新人都好過同一份工做到30歲才轉,而不知該做甚麼,那恐懼對我來說更大。」說罷她又心虛笑笑,「講就這樣,我希望做到不去想,要提自己:chill。」
要想的是,最重要是甚麼,就像小朋友學寫字的重點不是不要寫出格,喜歡撿樹枝,那就在沙上寫,想用手指在iPad上畫也可以,「只要認得個字,無論寫在哪都沒問題,只要他有去想個字怎樣寫,用不同的形式練習,不覺得悶,不沮喪,那是最緊要的。」人生或者也是如此。
撰文:Rita Wong 圖:Rita Wong、受訪者提供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