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Fresh Grad們對於人生第一份工作定必會有很多期盼、遐想,然而正式踏入職場後,便如同打開新世界,見識到各種打破大家認知的職場事。近日就有網民於討論區發文,表示發現原來上司委派給他的工作,上司本人竟不會做,令他覺得這份工作毫無學習空間,因而萌生辭職念頭。
樓主以「呢種情況你地會唔會辭職?」為題發文,他表示自己是應屆畢業生,已經返工一個月,但發現原來上司交給他做的工作,上司本人也不會做,令樓主感到苦惱:「雖然啲task我都識做,但係就好似完全學唔到嘢咁」,覺得繼續留在現職公司不會進步,因此正猶豫要不要辭職。
帖文一出,引起一眾網民熱議,普遍人都認為樓主「入世未深」:
「佢識做洗咩請你?」
「人事已經大把野學」
「Fg仲要先返咗一個月,冇乜好多野學嘅嘢做都好正常」
「返工大忌:唔好以為自己乜都識晒,其他人乜都唔識」
「阿頭唔識ground work,咁識唔識strategic
thinking? 識唔識handle client? Soft skills hard skills都學唔到,就請你早走早著啦」
「以學習為目標去工作雖然好上進,不過公司唔係學校」
「唔係想打擊你,但阿頭確實係唔一定要識做架」
「如果每個task阿頭都已經睇過曬details,有晒方向,之後講比你知,咁請你做乜?如果講曬比你知,你又學到幾多野?」
(按此看原po)
初入職場,職場新人需要適應及注意的事情眾多,不少人與樓主一樣,因為入職前後的期望落差,或適應不良而快速辭職,變成「職場閃辭族」,即是指入職只有很短時間便離職的新人,有面試心得分享平台指出,年輕一代的「閃辭」比例不斷增加,除了因為「入職前後落差」,亦與「勞工權益意識抬頭」、「重視心理健康」、「追求工作意義」等因素有關,形成一種新世代就業模式。
▪ 職場新人勿觸碰6大話題—內部八卦、個人感情,和身材有關都不要提?
▪ 返新工有「陣痛期」?辦公室恐懼症逐個數 6個貼士助打工仔融入新職場
為免大家返工後出現太大的心理落差,所以今天小編與大家分享一些「職場真相」,希望幫你及早做好心理建設,更好地迎接職場挑戰,讓職場生活更順利~
「上司」常被職場新人誤以為是全知全能的角色,但職場講求團隊合作,每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各施其職,所以上司亦有其局限性,善於領導,不等於善於做事,反之亦然。
上司的角色是引領團隊方向,調動團隊資源,將團隊價值最大化,更要帶動士氣,同時處理團隊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的疑難,並需成為管理層與下屬、客戶及公司之間的溝通橋樑,而非處理基礎工作,所以樓主應調整學習期望──能從上司身上學習的,應是其領導、策劃、運用資源的能力、洞察力、溝通與協商能力、人際手腕等。
不少職場新人都是抱着「返工去學嘢」的心態走進職場,但現實是:無人有義務、有時間去指導、傳授各種職場技能,所以當新人理所當然地覺得上司、同事會像老師般諄諄教誨、手把手教學,便很易有hard feeling。有位職場前輩曾與小編分享:「你返學都要交學費去學嘢,但公司出糧俾你係做嘢,呢個係give and take問題,好多新人都係諗住嚟『take』,但公司係期望你『give』俾公司」,所以各位Fresh Grad記得別把你的「學生心態」帶進職場啦。
返工不能一昧想着別人會來教你,要靠自己「主動學習」:
一:主動請教同事,發問前,請先確定這是你解決不了的問題,而不是做「伸手黨」,每事問同事,否則便是一種打擾,不但影響同事工作,更令自己樹立負面形象。
二:多觀察,包括公司內部情況,如架構組織、同事關係及陣營、同事應對問題的方法;外部情況,如客戶間的關係、客戶的態度、客戶的處事方式等,學會觀言察色,將觀察所得的一切好好思考、消化,並按適合自己的節奏和模式內化成屬於自己的知識、技能,不斷累積經驗,有助提升你的職場表現。
聰明的打工仔永遠不會只完成眼前上司吩咐的工作,而是會凡事多想、多做一步,事事周全考慮、瞻前顧後,定必做好充分準備、權衡各種利弊才執行任務,經自己思考得來的,才屬於自己的,自然能學到更多,亦能減低出錯機會。
由於新人普遍缺乏經驗、歷練不足,所以基本上上司都會分派一些最易上手、最基本的工作,職場新人或會覺得上司大材小用,但其實任何工作皆有其學習意義,即使簡單如Send Email,也能學習send email的禮儀,例如如何活用TO、CC及BCC,Email的排序、內容格式等;又如整理文件,繁瑣費時,但可以訓練你去想出更快速的整理方式與流程。其實愈簡單的事愈要用心做,因為往往存在各種細節,最能磨練及突顯專業性與細心度,只有根基打得紮實,往後才能穩步發展。
學校從小就教我們要保持謙虛,但別以為只要默默工作就能被注意到,如果過於謙虛,沒有人會知道你做了甚麼,甚至被當透明人,當然亦不是要你「認叻」或爭功,更不要搶上司或前輩風頭,而是要懂得適時展示自己的價值,讓上司知道你對團隊的貢獻,認為你是有價值的員工,否則再勤力都好,升職也沒你份。
職場以團體工作主導,公司更需要配合度高的人,員工應兼具「辦事能力+工作態度+團隊合作精神」,所以即使你有出眾的工作能力,但欠缺社交能力,影響團隊溝通及協作,也難以備受重用,正所謂「
識人好過識字」,顧好職場倫理、廣結人脈對你總有好處,成為你日後職業發展的重要助力。
職場上,每人有值得學習的地方,雖然老Seafood給人一種不可靠的負面印象,但不得不承認「薑還是老的辣」,他們的經驗始終更勝一籌,例如小編遇過一位前輩,每次出event他都堅持以「乜都帶、好過無」的原則安排物資,一開始我覺得很沒必要,後來某次活動發生了突發狀況,全靠他堅持帶的那堆物資成功救場,才明白到Plan B的重要性:正因突發狀況不在預計之內,所以也將不在計劃內的物資都帶去做後備方案。
別以為畢業找到份好工就「上岸」了,返工是一場幾十年的持久戰,需要因應不斷變化的社會、職場環境,持續學習新知識及技能,並自我提升,才能一直保持競爭力,否則隨時可能被淘汰。
職場講際遇,並不是付出多少,就會有等同回報,但不願付出,就必定無回報。應抱持開放心態,將目光放遠一點,雖然短期看似只有不斷付出,但長遠來看,付諸的各種努力,將會變成你職涯發展的重要養分及經驗,以各種方式回報你。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