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日晚恐懼症?歐美職場推「最低限度星期一」hea住做 3大減壓點與情緒共存

禮拜日晚恐懼症?歐美職場推「最低限度星期一」hea住做 3大減壓點與情緒共存
Jobsdb content teamupdated on 02 May, 2024
Share

歐美近期出現一種職場新形態:「最低限度星期一」(Bare Minimum Monday),流行原因是新世代認為,在一星期的首個工作天,如果少做事,不將待辦事項清單填得滿一滿,可防止大腦從休假切換至開工模式時,會因一下子有太多事情執行,引致「Hang機」,於是在這一天只付出最低限度努力,當壓力減少了,工作效率反而更有保證。職涯輔導專家表示,這種被不少人形容為「四天工作制入門版」的職場新概念,在亞洲地區未必會如歐美一樣爆紅,不過,日常透過一些調適,獅子山下的上班族同樣可紓緩龐大的Monday Blues壓力。

甚麼是「最低限度星期一」?會造成阻力

為最低限度星期一「開路」的Marisa Jo Mayes,之前於短片分享平台大談此做法可對其工作效率及精神健康帶來正面影響後,即引起過百萬人在平台上回應,和議者認為,這種人性化安排可減少工作倦怠形成,長遠來說,對僱傭雙方都有利,有人並將之與「每周四天工作制」相提並論,指設法改善員工的工作與生活平衡,現正是全球職場的大趨勢。

曾為不少企業行政人員提供職涯輔導的Simon Leung表示,「最低限度星期一」也好,「每周四天工作制」也好,其實都有助優化員工體驗(Employee Experience),增加僱員對公司的向心力,在現時各行各業人才競爭那麼激烈的情況下,對於留才,可發揮正面作用。

「一些心理衛生組織早有研究顯示,企業如能幫助員工管理工作壓力,包括靈活地讓他們調整工作節奏,令員工有健康的身心進入工作狀態,才可保持生產力水準。」

但他指出,由於香港是以服務業為主的城市,如要實行「最低限度星期一」或「每周四天工作制」,有一定難度。「雖然有本地學者展望,隨著不少歐美跨國公司正開始試行四天工作,相信香港支部在不久將來,亦會看齊,而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預期其他企業亦會相繼效法;可是,工作性質、成本等畢竟是能否推行之關鍵,所以即使企業意識到上述機制對員工和公司也有好處,一切仍在觀望中。」

他以新加坡將於2024年12月1日推出的新指引為例,指引表明,當地僱員可向公司申請每星期工作四日,以及更多在家工作的時間,可是,企業依然可以用影響公司生產力、成本,以及不適於某類工種為由,拒絕員工的相關申請。「縱然倡議『最低限度星期一』、『四天工作周』的動機,是維護員工身心健康,對企業的長遠發展也有得益,但要在香港落實的話,相信仍然需時。」

▪ 過勞城市排行榜 香港第二﹗不要忽視搣手指、手震、呼吸困難等8大受壓症狀 打工仔3招趕走情緒污染

▪ Lunch、放工後想忘記世界?港九新界離島辦公室外的避世好去處



睇清壓力3大本質 禮拜一成紓壓緩衝點

雖然香港打工仔未能馬上追歐趕美,展開「最低限度星期一」工作模式,但心理輔導員周淑敏表示,大家如能理清壓力的本質與誤區,亦可調低「憂鬱星期一」(Monday Blues)、「星期日恐懼」(Sunday Scaries)的負面影響。

  1.  學識與情緒共存:不想情緒被壓力綁架,她認為先要搞清楚,不論是良性壓力(Eustress)或惡性壓力(Distress),都不可能被完全「消除」,我們只能「紓緩」壓力;假如經常心存要將它連根拔起的話,不僅不切實際,反而會加重心理負擔,令壓力更大。

    ⁠「事實上,適量的壓力可讓我們有更多準備,面對那些在工作及生活之中浮現的難題,所以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抗壓渠道,譬如做運動、參加興趣班等,雖然做法很老生常談,卻的確有效調整壓力。」 
  2. 放假反而誘發返工壓力:釋放壓力時,很多人都會將此「重任」交給星期六、日,覺得這兩天才是真正抽身工作的休假日子,結果卻更易觸發「星期日恐懼」及「憂鬱星期一」。

    ⁠「不少上班族每想到一整個星期有5天要工作,只有2天可以放假,在周日晚便開始感到自己休息不夠,怎應付明天新一輪的任務是好?想到這裡,便難以入眠,甚至因此而腸胃不適。」周淑敏稱:「在心理學角度,這種歸類為擔憂(Worry)的壓力,對當事人而言,所憂的並不是當下現況,而一些不確定、未發生的事情。」

    ⁠她建議,不妨在星期一安排一些令人期待的活動,即使簡單如約好友共進午餐,或看一部電影也好,期待和興奮感覺可望將鬱悶取而代之,減少負面情緒蔓延。
  3. 幽默解讀可轉化正能量:很多時,壓力源並非來自經已發生的事實,而是一個人對事件的解讀,當中包含了想像、期望,甚至「想當然」。因此,當受到「憂鬱星期一」影響時,可嘗試運用有「幽默工程師」之稱Andrew Tarvin的減壓心得,這位企業講師提到,如懂得以「重新框架」(Reframe)方式,轉換對上班的一些負面標籤,工作其實可以是一場很有趣的遊戲。「做法是將工作想像成一張照片,由你替它換濾鏡,把原本單調的黑白照,變成充滿玩味的彩照;那麼,就算崗位不變,心情轉移後,工作原動力亦會大不同。」

    ⁠她續說:「最後還有一個減壓重點,就是當發現自己難以負荷工作壓力時,不要害怕求助於人,有需要時,應向可信賴的親友傾訴,讓情緒降溫,以免爆煲。求助並非弱者表現,而是重整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發展正向心理狀態的重要資源。」

撰文:TY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More from this category: Workplace wellbeing

Top search terms

Want to know what people are searching for on Jobsdb? Explore our top search terms to stay across industry trends.

Subscribe to Career Advice

Get expert career advice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providing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agree to the Collection Notice and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