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下個張家朗?精英級月薪近5萬 運動員入行至退役生涯規劃

想做下個張家朗?精英級月薪近5萬 運動員入行至退役生涯規劃
Jobsdb content teamupdated on 30 September, 2021
Share

香港代表在東京奧運取得好成績,不僅掀起一股運動熱,並令人更為關注全職運動員這一職業。有運動細胞的年青人,如果想在體壇規劃職涯,成為下一個張家朗、何詩蓓或李慧詩的話,到底可以怎樣「入行」?「待遇」方面,除了獎牌這道光環,以及獲獎後,前呼後擁的Bonus,實際的「錢」景和前景又如何?曾是精英運動員一分子,之後為港培育出多位世界頂尖級壁球手的香港體育學院(體院)副院長蔡玉坤,會逐一闡釋有關投身香港全職運動員的現況與將來。

要成為體院的全職運動員,其中一個訓練要求是:必須以精英培訓及比賽作為其首要目標」;在今屆東奧男子個人花劍項目奪金的「劍神張家朗,中四休學成為全職運動員後,一直以此目標進發,終於創造出歷史性佳績。

▪ 有興趣從事與「運動」相關的行業?即刻撳入嚟睇睇!

▪ 各國運動員收入差距大!希臘選手月入不足2千 香港全職運動員有多少資助?

要做下一個張家朗,8至12年鍛煉是「最低消費」

運動員能在國際體育競賽頒獎台上亮相,絕對是一件「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事。蔡玉坤副院長表示,一般而言,成功獲體院甄選為「潛質運動員」的年青人,通常需經過8至12年全職培訓,再配合系統化的科研支援,才有機會達至世界級水平,為職涯畫上彩虹。

要晉身「潛質運動員」,具備體育天份及潛能,固然是最基本的入場券,另外亦要符合一些特定條件,才有機會踏足體院,接受訓練,包括:

  • 要經由個別體育總會推薦,獲薦的新力軍需在「A級精英體育項目」或「A*級精英體育項目」之中的其中一項運動,有傑出表現。(*現行的「A級」精英體育項目包括:田徑、游泳、帆船、賽艇、壁球、網球、桌球、保齡球、七人欖球、劍擊、空手道、武術、體操、馬術、滑冰、三項鐵人;「A*級」項目則為:羽毛球、單車、乒乓球、滑浪風帆。)

  • 「傑出表現」之定義為:申請接受體院訓練前的過去2年,於本地、國際比賽獲得一定成績,並且符合體院的「精英訓練資助評核」準則,例如在不少於24名參賽者的全國錦標賽、亞洲錦標賽等國際性比賽中,能取得前8名位置的成績。

  • 此外,要符合全職訓練要求,當中包括:(1)在教練安排下,每星期最少訓練不少於5天及25小時;(2)必須以精英培訓及比賽,作為首要目標。

基本的「入場券」在手後,體院會根據申請者過去2年的比賽成績,以及「精英訓練資助評核」準則審批。申請如獲批准,運動員只要通過體院的身體檢查,然後與體院簽定「體育獎學金運動員持有人協議書」,便可正式成為體院運動員,在國際體壇全力以赴。

每月的標準資助外,表現出眾的精英運動員並可獲其他獎勵,例如在這次東奧奪兩銀而回的女飛魚何詩蓓,就獲得「恒基精英運動員嘉許計劃」送出500萬獎金。

▪ 投行面試新增「Web3.0」題目﹗NFT是投資泡沫?元宇宙都關事?附3大問題作答貼士

▪ 3大人才吸引力法則:數碼化、招聘流程一體化、提升應徵者體驗


全職精英甲+運動員,月入可接近5萬

全職運動員的職涯,其實和一般職場一樣,也有晉升階梯。根據體院發表的2021-2022年「精英訓練資助評核」準則,「潛質組」運動員經過磨練,晉身成為全職或非全職「成年隊精英運動員」後,均可按照表現,拾級而上:

成年隊

精英丙

精英乙

精英乙+

精英甲

精英甲+

體院每年會根據運動員的比賽成績,以及「精英訓練資助評核」準則,審批升格資格,例如,如要由「精英乙+」升至「精英甲」,運動員需在亞運會取得獎牌,或在在世界錦標賽、世界盃總決賽或奧運會取得第4至8名次。

「待遇」方面,不同級別的運動員只要合乎評核準則,並達到總教練的訓練要求,每月便可獲得固定的金額資助。

運動員類別

(全職)

成年隊

精英丙

精英乙

精英乙+

精英甲

精英甲+

每月資助

(標準+額外)

$8,390

$13,550

$19,180

$26,960

$38,540

$48,240

除了每月資助,運動員出外訓練及比賽時,亦可得到開支支援。表現傑出的運動員,更可獲現金獎勵,今屆東京奧運的港隊獎牌得主,就獲得「恒基精英運動員嘉許計劃」過百萬的獎金鼓勵。

香港體育學院副院長蔡玉坤表示,運動員要達至世界級水平,一般需經過8至12年全職培訓,再配合具系統化的科研支援,才見成績。大家從「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多年來的超刻苦訓練經歷,便知道要在體壇這個「職場」打滾,並要做出好成績,一點也不簡單。

▪ 轉工前停一停諗一諗?局面好壞參半未必要辭職 4條核心問題決定去留

▪ 【車神後傳】從屋邨踩到亞運,46歲黃金寶退役後有新去向

運動員職涯可長可短,退役之後有咩出路?

運動員職涯的長短,因人而異,但即使退役,蔡副院長表示,現時的出路選擇並不會少。「譬如,即將退役的運動員,可透過『精英運動員學徒體驗計劃』(EAAP),參與教練培訓工作,或在體院擔任行政職務,汲取工作經驗,為日後的第二事業作好準備。」

「另外,港協暨奧委會的『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HKACEP),會為全港退役運動員提供一系列諮詢、進修、就業支援,協助他們轉型。」他續稱:「亦有部分退下前線的運動員,入職民政事務局轄下的康樂及體育科,負責推廣體育發展及相關政策,由於這個職位會優先聘用退役運動員,所以重新開展另一職涯的契機,實在不少。」

撰文:TY  圖片:香港體育學院提供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More from this category: Industry stories

Top search terms

Want to know what people are searching for on Jobsdb? Explore our top search terms to stay across industry trends.

Subscribe to Career Advice

Get expert career advice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providing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agree to the Collection Notice and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