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on是大部分髮型師入行的起點,不過近年男士油頭復興,Barber Shop成為Salon以外的另一選擇﹗當了Salon髮型師多年的Don,因熱愛Barber文化,四年前決定轉型做Barber,寧捨漂染等高「油水」項目,靠一剪一剷默默「揼石仔」賺取回報。最初以為Barber收入微薄,一心q打算邊剪髮邊做地盤幫補生計,沒料結果竟是⋯⋯
Barber Shop是歐美對傳統男士理髮店的稱謂,源自拉丁文,最早可追溯至古羅馬時代。店內理髮師統稱Barber。隨着時代發展,Barber Shop內涵不斷變化,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因為男士髮油的發明,油頭成為Barber Shop的標誌。近年紳士服、機車、Rockabilly、紋身、威士忌等男士潮流的復興,令Barber Shop發展出一種混合多種元素的流行文化。
Don的Barber Shop裝潢復古,店內掛了他的電結他做擺設。
17歲便到Salon當學徒,一心當髮型師的Don起初對Barber一無所知。後來因為喜歡創作男性髮型,經常上網自學,偶然接觸才開始認識。「可以說一見鍾情,這個潮流很吸引很型格,很想擁有自己的店舖。當時香港已有數間Barber Shop,但始終潮流源自外國,所以決定到外地取經,期間也有掙扎過,不知香港人喜不喜歡這種潮流,幸好得到太太支持。」
24歲那年,他跟太太一起到澳洲參加Working Holiday,抵步後便拿着剪髮工具到一間Barber Shop自薦當學徒,竟然一擊即中。雖然已經有七年Salon工作經驗,但Barber Shop既有Salon沒有的摺刀剃鬚服務,也有自己一套理髮流程,標榜是乾淨利落的男士理髮風格,不提供漂染,主力以剪及剷的理髮技術,表現髮形的細緻度,手藝要求不同,很多東西都需重新學習,「有些人以為Barber Shop就是幫客人Fading(剷青))」,其實剷青也有很多種,例如漸變剷青,有很多細緻步驟,而且因為主要做短髮,手藝好不好,一覽無遺,很難遮掩,技術要求跟Salon不相伯仲。」為了提升技術,Don離開澳洲後,再到荷蘭一間世界知名的Barber Shop短期進修。
▪ 棄讀預科17歲入行當髮型屋學徒:「好奇、上進心可以帶你去更遠的地方。」
在外國當了一年多Barber,Don於2016年回港後不久便創業。當時Barber Shop的潮流在香港雖已悄悄冒起,但仍未成氣侯,令Don一度猶豫,「那時候兒子剛出世,離開香港一年多,加上理髮風格不同,從前Salon累積下來的熟客都沒有了,絕對是從零開始。」
因為有家庭負擔,創業前Don特地考了地盤工作證,打算一邊做地盤一邊做Barber,早已有「蝕住做」的心理準備,沒料開業時適逢油頭潮流迅速冒起,第一個月已經收支平衡,令他大呼走運。
Barber Shop顧客超過九成是男性。
近年本地Barber Shop如雨後春筍般,從數間發展到三十多間,為年輕人提供了很多入行機會,Don的店舖便聘請了六位Barber,其中兩位更是女性,全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我喜歡聘請零經驗的白紙,反而有Salon工作經驗不是優勢,太多包袱了!Barber Shop的理髮流程、理髮工具都跟Salon有點不同,很多東西要從新學習,零經驗的新人反而更容易教。」
Barber Shop九成半以上的客人均是男性,另外半成則是喜歡作男性化打扮的Tom Boy。因此,Barber必須懂得跟男性溝通——簡單、直接、不轉灣抹角,若能認識男士潮流玩意如機車、威士忌、滑板等,更有優勢。
Barber Shop的電剷款式比一般Salon多。
▪ 車房、麵包、髮廊學徒是讀書失意人?入行月薪4位數字卻仍堅持的原因……
另外,由於Barber Shop不提供漂、染等高消費服務,客人平均消費約二、三百元,要收入穩定,必需靠一剪一剷的「揼石仔」賺回來,多勞多得。由於現時油頭潮流仍然熾熱,不愁客源,收入跟Salon髮型師差不多,新人入行約$15000-$18000,累積經驗及熟客增加後,夠勤力的,薪金可增加約一倍。
Barber雖然收入不比Salon髮型師高,卻有不少樂趣。「我喜歡簡單直接的溝通方式,Salon比較多女性客,溝通有很多規矩。更重要是喜歡Barber Shop獨有的潮流文化,無論店內播的音樂、放的擺設,都自成一格,總之Barber就是型。」至於這行的前景會否因為潮流退去而不明,他信心滿滿地道:「我對前景感到樂觀,因為Barber Shop不只是油頭那麼簡單,它代表的是一種古典、優雅的男士理髮文化,是上一代上海理髮店的新潮版本,有其獨特的吸引力,相信仍會繼續興盛一段長時間。」
撰文 & 攝影: Joe Chan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