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運動員收入差距大!希臘選手月入不足2千 香港全職運動員有多少資助?

FacebookWhatsAppTelegramEmailCopy Link

在今屆東京奧運,港隊寫下歷史佳績,除了「香港劍神」張家朗首奪奧運花劍金牌之外、「女飛魚」何詩蓓也得2面銀牌。眾所周知,張家朗及何詩蓓因獎牌所得的獎金高達百萬,但平日運動員收入又是否如此豐厚?在踏上奧運賽場之前、褪下奧運光榮之後,把絕大部分時間花在埋頭苦練上的全職運動員,他們的收入平均月薪又能足以維生嗎?

運動員收入差距大

最近希臘舉重選手Thodoros Iakovidis在東京奧運男子舉重96公斤級賽事完成後,留下男兒淚宣布退役,原因不是因傷也不是因為年齡,而是殘酷現實—運動員收入不足以維持生活。他透露每個月僅靠希臘舉重協會補助的200歐元(約港幣1847元)為參賽做準備,有時窮到連加油錢都沒有,只能走路到練習場地,但另一邊廂,《福布斯》卻公布23歲日籍網球星將大坂直美,過去12個月賺得3070萬鎊(約2.89億港元),成為史上年度最高收入女將,為何兩者收入如此天淵之別?

據運動員權益機構Global Athlete一項調查發現,超過48個國家的500個頂尖運動員之中,原來超過一半沒有穩定收入。一般來說,職業運動員的收入由政府補助、奪獎獎金和廣告代言組合而成,知名度高的運動員,如大坂直美運動員,其真正賺錢的命脈在於商業代言與商業贊助。因國際奧委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並沒有為參賽選手提供奪牌獎金,故運動員的收入,除了得獎時來自國家政府的獎金,其餘很大程度就是來自政府的補助。

▪ 有興趣從事與「運動」相關的行業?即刻撳入嚟睇睇!

▪ 唔想做鹹魚!網站調查搜出10大靠夢想支撐的職業

香港運動員收入最高達41,030

以香港為例,為了鼓勵更多有潛質的青少年投身體育事業,政府自2007至2008年度起,在撥款上,每年增撥 4,000 萬元,以加強對精英運動員的支援,以及增加運動員收入。運動員接受資助的先決條件為所參加之運動項目屬於奧運會、亞運會、殘奧會或亞殘運項目,而運動員須達到精英資助評核準則內所列出3分或以上賽事的成績,並會考慮運動員過去兩年的成績、願意投身有系統的訓練和賽事等。

至於全職運動員的定義,不只是無全職或修讀全日制課程,還要在教練安排下,必須每週訓練不能少於5天和25小時。精英訓練資助分六個類別,成年隊全職運動員標準資助為$7,130、成年隊全職額外資助為$8,390,繼而以精英丙級、乙級、乙+級、甲級、甲+精英運動員遂步增加資助。以剛奪得金牌的張家朗和銀牌的何詩蓓為例,他們因奪得獎牌而成為「精英甲+」級別,每月資助可達41,030元,比香港人每月收入工資中位數18,000元高出一倍有多。有關詳細的資助,可參閱下列資訊:

全職運動員每月資助

  • 成年隊全職標準資助 $7,130

  • 成年隊全職額外資助 $8,390

  • 精英丙全職標準資助 $11,520

  • 精英丙全職額外資助 $13,550

  • 精英乙全職標準資助 $16,220

  • 精英乙全職額外資助 $19,180

  • 精英乙+全職標準資助 $22,820

  • 精英乙+全職額外資助 $26,960

  • 精英甲全職標準資助 $32,730

  • 精英甲全職額外資助 $38,540

  • 精英甲+全職標準資助$41,030

  • 精英甲+全職額外資助 $48,240

數據來源: 香港體育學院 (2021-2022), 《工資及薪金總額按季統計報告》政府統計處 (2021)

▪ 羽毛球教練 勇闖女生扮靚領域—半途出家學藝做男美甲師

▪ 棄會計師路續運動生涯 乒乓球教練下半場:完成雙碩士擔教師重任

一塊獎牌,各國行情不同

另外,一塊獎牌也是運動員收入來源。根據恒基精英運動員嘉許計劃,香港運動員在東京奧運贏得金牌可獲500萬港元,銀牌可獲250萬元,銅牌有125萬元不等。今次張家朗及何詩蓓分別取得1面奧運金牌及2面銀牌,各可獲「精英運動員計劃」500萬元獎金。另外,由於張家朗畢業於林大輝中學,雖然林大輝被網友翻舊賬「走數」向畢業生許下「獲得奧運獎牌包你們做業主」承諾,但張家朗亦獲得林大輝中學畢業生獎勵計劃250萬元獎金,單計這兩項獎金,張家朗已得到750萬元。

比起世界各地,香港奪獎獎金已屬豐厚。但若論獎金最高的國家,CNBC報導就指出,新加坡奪金獎金最高。新加坡奧林匹克理事會發放的金牌獎金為100萬新加坡元(約574萬港元)、銀牌獎金是50萬新加坡元(約287萬港元)、銅牌為25萬新加坡元(約143萬港元);二至五名則依序為哈薩克、馬來西亞、義大利、菲律賓,金牌獎金約莫落在20萬-25萬美元。相較下,美國奧運代表隊成員若贏得金牌,獎金僅3.75萬美元;新加坡選手的金牌獎金是美國選手的近20倍。

▪ 【交俾你講喇,馮堅成】由體育主播轉身去講波,一個體育忠粉的26年Time Lapse

▪ 【車神後傳】從屋邨踩到亞運,46歲黃金寶退役後有新去向

運動員的無形收入

運動員收入除了實質獎金外,不少國家也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像是一戰成名的張家朗獲港鐵向送出終身任搭車票、實惠費添置全屋傢俬等;美國健康保險、頂級醫療設施、高等教育補助,或是德國的終身啤酒無限暢飲、南韓的免當兵政策等等⋯⋯當然還少不了成名後帶來的商機,比起大坂直美等體壇巨星動輒有數以千萬美元計代言收入,在體壇界更是鳳角麟毛運動員在場上耀眼收成的一分鐘,往往由台下超過十年刻苦播下的種,像何詩蓓得獎感言:「唔好淨係睇到比賽幾分鐘,仲有台上glorious畫面,而見唔到好努力訓練。」在香港做全職運動員,李慧詩曾形容僅是「食住係無問題」,就如每個行業要創出一片天,最後靠的還是堅持。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想收到更多JobsDB最新職場資訊?

熱門文章
疫情為全球企業帶來重大轉變,包括急速的數碼轉型、人工智能及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BI)廣泛應用,面對話變就變的職場生態,打工仔如要保持優勢,不輕易被取代的話,職涯專家指出,將工作技能更新及升級(Reskill and Upskill),並且「軟硬兼施」,同步提升工作所需的軟、硬實力,事不宜遲!  「技能為本招聘」成趨勢,具備數碼技能最為搶手  「隨著數碼經濟的步伐因疫情而加快,學習對於打工仔來說,已不再是選修,而是必修。」職涯教練Simon Lee稱:「事實上,近年愈來愈多企業揀選人才時,傾向以技能為優先考量,亦即所謂的『技能為本招聘』(Skill-based Hiring),應徵者來自哪間學府,以及工作經驗的重要性,已在逐漸下降。」  他表示,當工業4.0、電子商務、數碼營銷、商業智能、雲端成了大趨勢,招聘者亦開始重新設定招才要求,將較大注意力集中到與數碼經濟攸關的職場技能上,例如求職者的科技操作能力、編程能力、系統及數據分析能力等。 ...
相信不少打工仔,尤其在職場初來乍到的新鮮人,都曾聽過老細呢句話:「有唔明就嚟問我」,但當真需要求教於對方時,其第一個反應卻不是回應你的問題,而是黑面。對此,有網民指年輕職場中人太純真了,竟將這種類似「得閒飲茶」的寒暄說話,信以為真;亦有網民認為,新人向上司求助時,完全不看時機場合,兼且無盡過力便伸手問人攞答案,變成老細做埋你個份,自然惹人嫌惡。到底向上司發問時,何謂最恰當時機?另外,問甚麼問題,會令佢塊面,逐漸變黑又得,立即變黑亦得?!    時機不對 2大場合不宜多問  日本人氣溝通師濱田秀彥指出,當員工有需要找主管協助或請示時,選對說話時機,非常重要。所謂「對的時機」,就是不要在「不對的時機」,請老細指點你迷津,包括:  一些重要公務正在倒數時:例如舉行部門主管大會前夕、臨近要交業績結算的日子,因為,幾乎所有主管都會在此時此刻,腎上腺素一升再升,他們只想在零打擾情況下,專心一致將事情做妥。所以,下屬如果在這時求教於他,他根本就沒心思聽對方問題,那些耐性、EQ比較弱的老細,甚至會煩躁起來,回應很可能是:「今天已幾多號了,怎麼這件事還沒搞定?你到底在幹甚麼!」故此,打工仔不想碰到一臉是灰的話,就別在這些時候找你老細。 一場會議即將結束前:當會議臨近尾聲,主持大局的老細通常會用「大家仲有咩問題?」來作句號,部屬在這時如想順便提出不在是次議程之列,兼且較為複雜或難度高的問題,老細其實未必可以在一時半刻提供到方案。如遇上的是多疑、缺乏安全感型的上司,在眾目睽睽下,突然被下屬這樣一問,而又回答不來的話,很有可能會認為提問者在「考驗」、「挑戰」他的能力,之後恐怕不會有好日子過。  所以,有心想老細解答你的疑難,並不宜在會議上坐「順風車」,這樣做其實亦會令開會時間延長,影響其他同事的工作日程。  ▪ 5年冇升過職、開會被當透明⋯⋯這些迹象顯示你正被Quiet firing...
AI降臨,人類失業?意想不到原本是預言的景象,在2023年已經殺到埋身,近期大熱的AI平台ChatGPT令一眾打工仔費盡心思鑽研如何物盡其用,寫報告、安排日程表、製作Excel公式表及回覆電郵統統交給這位AI大神,最新推出ChatGPT 4.0 收費版本更超越文字,可以回答及描述圖片,它的進步真是一日千里。而其實除了GPT,一系列AI畫圖軟件,例如Midjourney、control net、stable Diffusion等,早已登錄職場。正當各位磨拳擦掌,準備好好在AI世代,練就一身偷懶慳時間絕技時,危機其實已經悄然埋身。不少科學家指出AI的出現可以取代社會上的大部分工作,你以為這只是都市傳言?其實已經發生在你我之間,小編親身見證三個被AI搶去飯碗的職場個案。看看他們的第一身經歷,再分析自救之道!AI再強大也有弱點,只要學懂三個方法,就可保住飯碗。  「AI搶咗你份工!🥶」之三個真人真事  1. 插圖家敗在Midjourney手上 被 foul出工作    打工仔職業...

十大熱門搜尋

Scroll to Top

Processing, please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