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屆東京奧運,港隊寫下歷史佳績,除了「香港劍神」張家朗首奪奧運花劍金牌之外、「女飛魚」何詩蓓也奪得2面銀牌。眾所周知,張家朗及何詩蓓因獎牌所得的獎金高達百萬,但平日運動員收入又是否如此豐厚?在踏上奧運賽場之前、褪下奧運光榮之後,把絕大部分時間花在埋頭苦練上的全職運動員,他們的收入平均月薪又能足以維生嗎?
運動員收入差距大
最近希臘舉重選手Thodoros Iakovidis在東京奧運男子舉重96公斤級賽事完成後,留下男兒淚宣布退役,原因不是因傷也不是因為年齡,而是殘酷現實—運動員收入不足以維持生活。他透露每個月僅靠希臘舉重協會補助的200歐元(約港幣1847元)為參賽做準備,有時窮到連加油錢都沒有,只能走路到練習場地,但另一邊廂,《福布斯》卻公布23歲日籍網球星將大坂直美,過去12個月賺得3070萬鎊(約2.89億港元),成為史上年度最高收入女將,為何兩者收入如此天淵之別?
據運動員權益機構Global Athlete一項調查發現,超過48個國家的500個頂尖運動員之中,原來超過一半沒有穩定收入。一般來說,職業運動員的收入由政府補助、奪獎獎金和廣告代言組合而成,知名度高的運動員,如大坂直美運動員,其真正賺錢的命脈在於商業代言與商業贊助。因國際奧委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並沒有為參賽選手提供奪牌獎金,故運動員的收入,除了得獎時來自國家政府的獎金,其餘很大程度就是來自政府的補助。
香港運動員收入最高達41,030
以香港為例,為了鼓勵更多有潛質的青少年投身體育事業,政府自2007至2008年度起,在撥款上,每年增撥 4,000 萬元,以加強對精英運動員的支援,以及增加運動員收入。運動員接受資助的先決條件為所參加之運動項目屬於奧運會、亞運會、殘奧會或亞殘運項目,而運動員須達到精英資助評核準則內所列出3分或以上賽事的成績,並會考慮運動員過去兩年的成績、願意投身有系統的訓練和賽事等。
至於全職運動員的定義,不只是無全職或修讀全日制課程,還要在教練安排下,必須每週訓練不能少於5天和25小時。精英訓練資助分六個類別,成年隊全職運動員標準資助為$7,130、成年隊全職額外資助為$8,390,繼而以精英丙級、乙級、乙+級、甲級、甲+精英運動員遂步增加資助。以剛奪得金牌的張家朗和銀牌的何詩蓓為例,他們因奪得獎牌而成為「精英甲+」級別,每月資助可達41,030元,比香港人每月收入工資中位數18,000元高出一倍有多。有關詳細的資助,可參閱下列資訊:
全職運動員每月資助
-
成年隊全職標準資助 $7,130
-
成年隊全職額外資助 $8,390
-
精英丙全職標準資助 $11,520
-
精英丙全職額外資助 $13,550
-
精英乙全職標準資助 $16,220
-
精英乙全職額外資助 $19,180
-
精英乙+全職標準資助 $22,820
-
精英乙+全職額外資助 $26,960
-
精英甲全職標準資助 $32,730
-
精英甲全職額外資助 $38,540
-
精英甲+全職標準資助$41,030
-
精英甲+全職額外資助 $48,240
數據來源: 香港體育學院 (2021-2022), 《工資及薪金總額按季統計報告》政府統計處 (2021)
一塊獎牌,各國行情不同
另外,一塊獎牌也是運動員收入來源。根據恒基精英運動員嘉許計劃,香港運動員在東京奧運贏得金牌可獲500萬港元,銀牌可獲250萬元,銅牌有125萬元不等。今次張家朗及何詩蓓分別取得1面奧運金牌及2面銀牌,各可獲「精英運動員計劃」500萬元獎金。另外,由於張家朗畢業於林大輝中學,雖然林大輝被網友翻舊賬「走數」向畢業生許下「獲得奧運獎牌包你們做業主」承諾,但張家朗亦獲得林大輝中學畢業生獎勵計劃250萬元獎金,單計這兩項獎金,張家朗已得到750萬元。
比起世界各地,香港奪獎獎金已屬豐厚。但若論獎金最高的國家,CNBC報導就指出,新加坡奪金獎金最高。新加坡奧林匹克理事會發放的金牌獎金為100萬新加坡元(約574萬港元)、銀牌獎金是50萬新加坡元(約287萬港元)、銅牌為25萬新加坡元(約143萬港元);二至五名則依序為哈薩克、馬來西亞、義大利、菲律賓,金牌獎金約莫落在20萬-25萬美元。相較下,美國奧運代表隊成員若贏得金牌,獎金僅3.75萬美元;新加坡選手的金牌獎金是美國選手的近20倍。
運動員的無形收入
運動員收入除了實質獎金外,不少國家也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像是一戰成名的張家朗獲港鐵向送出終身任搭車票、實惠費添置全屋傢俬等;美國有健康保險、頂級醫療設施、高等教育補助,或是德國的終身啤酒無限暢飲、南韓的免當兵政策等等⋯⋯當然還少不了成名後帶來的商機,比起大坂直美等體壇巨星動輒有數以千萬美元計代言收入,在體壇界更是鳳角麟毛。運動員在場上耀眼收成的一分鐘,往往由台下超過十年刻苦播下的種,像何詩蓓得獎感言:「唔好淨係睇到比賽幾分鐘,仲有台上glorious畫面,而見唔到好努力訓練。」在香港做全職運動員,李慧詩曾形容僅是「食住係無問題」,就如每個行業要創出一片天,最後靠的還是堅持。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