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回收變事業?90後廣告男辭職做上門回收 靠一種特質解困!

FacebookWhatsAppTelegramEmailCopy Link

年輕人總被貼上「好食懶飛」的標籤,近年卻見一個個後生仔不怕辛苦,又做木工又耕田,九十後24歲的Jorch(黃靖羲)更天天拖住一大車回收物周圍走。他在今年4月疫情嚴峻之際開始上門回收事業「The Loops 家居回收」,如此辛苦又危險都去做,該是個「環保L」吧?他卻笑笑:「老實說我不算很環保的。」

「想找工作的意義」

在變成「回收佬」之前,他從事的是廣告,「做廣告都好玩的,但做了幾隻廣告,回望好像沒什麼特別,又不停有新的廣告……我常常在想,做完之後究竟會不會有什麼得着、轉變,會否可以趁我年輕時,做些回看會覺得達成了些東西的工作呢?」他說。「我想找工作的意義。」

原來為世界帶來改變,才能使他雀躍,而生活中一直有樣東西「篤眼篤鼻」讓他很想去變:「常常見垃圾桶很滿,但當中其實很多東西可以回收。」放到回收桶,卻被清潔工人告知最後都是倒。「是否真的沒其他出路呢?」如此在意,是因為見到世界失常:「據研究指,每人每週會吃到等同一張信用卡大小的膠。現在我們好像沒病沒痛,但難保吃多些後機能會遲鈍了,到時便阻止不到。所以,大家現在動一動手就可以扭轉逆勢。」

早前更有蘋果被驗出內含微塑膠,意味着樹根把膠當是營養。當大自然被改變,地球、人類或會加速滅亡。而這些膠,原本回收後可製成各種物品,例如電視框。「要判定一件物件是不是垃圾其實有可能只是資源錯配,當適當處理後,垃圾也變得有用。」與此同時,近年香港也出現愈來愈多不同物料的回收商,圖中這種複合物料袋,也即將有地方回收。

▪ 【回收新人類】到街市收發泡膠、如蝸牛拉貨:最難是撕膠紙……

▪ 走塑是一種選擇—港爸堅持15年生產可分解環保餐具

迷路、淋雨、孤獨:想放棄但又不會真的放棄

他自言不是極環保的人,也覺得塑膠不是罪惡,「用完沒回收才是罪惡根源。」但丟垃圾本身不用錢,他卻要別人付費買回收服務,身邊人聽到都說不可能,「算啦,我一向不太聽人講。」他笑笑。面對未知,也沒什麼掙扎——危機實在太逼在眉睫,而垃圾徵費政策一拖拖足15年,最近議案更被中止。與此同時,想回收的人和苦於回收量不足的廠一直都在,只差中間那條橋,「既然都沒東西可以等,就直接開始。」

於是,去年初他毅然辭職,到處拜訪回收商取經、上youtube學寫app,籌備一年後選了屋苑密集的將軍澳區做試點。「初初不時會迷路,那還要是最熱的時候,推住回收物,整件衫都濕透。」加上當時疫情嚴峻,他特別戴上防護面罩,更加悶焗。落雨就更慘,「那時未有車,東西擺在街,有時一落到樓見到大雨,立刻衝去收起,到處找遮雨的地方,都幾狼狽。」

更難捱的是,孤獨。「日日自己一個搭車去收,再拿住一袋袋搭車回倉,分完類自己拿去廠,整件事都是一個人。」那時客戶也不多,「不時都有反省:是否真的有人認同?是否真的可以?是會想放棄……」他一笑:「但又不會真的放棄。」幸好在客戶口耳相傳下,生意總算上軌道,買到車,請到員工,也慢慢認識到不同的回收廠伙伴。終於,這條回收路上不再得他孤身一人。

很多人都明白自己選擇了叫飯盒,就有責任處理。只是之前苦無方便的途徑若放進三色桶,先當真的有人來回收,但只要整個桶中有一樣東西沒洗,就整桶都沒法回收——因為當髒物進了機器,要清洗機器就需極大成本,根本沒回收商可以承擔。

▪ 【港鹽】西貢鹽田梓產能供應衝出市區 盼假日導賞團啓發港人

▪ 場地佈置員見盡浪費盛宴、旋轉木馬一夜棄掉 決心轉型做低碳佈置

路人有一個在左近:香港很好的人比想像中多

但這工作每天工作時間都很長——早上做分類、磅重,下午到晚上逐家去回收,再把貨拿回倉,將早上分好的換上車,待第二朝車走,做足13個鐘。他的折衷方法是,一周只工作4天,樂得有一日閒日假不用和人逼。工作帶來的,也不再是營役,而是改變。「我明有人會覺得只回收到少少,沒用的,但掉轉想,不是有用才去做,而是做了才有機會有用。」他侃侃而談地說:「其他人見到你做這東西,會有少許改變,再影響到他身邊人去改變,最後的影響就可以很大。」

例如有些客人本覺得回收很麻煩,見到他這樣,就願意去試,更拉其他朋友一起。有時推着回收物進升降機,大概因用布袋包好,旁人沒冷眼之餘,有些更會問他如何申請服務。他泰然地笑:「每日都很開心呢!忽然會有客給你一包零食、一粒糖,叫你加油,都很sweet。」他說。「香港都很多很好的人,比大家想像中多。」

對於和他一樣有些事情想做,卻仍在掙扎的人,他如是說:「如果有些東西想達成,不妨去試試,70年命中擺5年下去,也不過份。」只是跨出去後的不安,該如何面對?「只要做人夠冷靜就沒什麼難到你,逐個問題去想而已——沒錢,便想如何賺多些錢。成本很高,便想如何減低成本。逐個結去解,也是樂趣。」如今他從困境中走出來,成就了堅韌,而這份特質,剛好是這時代人人都需要的。當是圓夢,當是成長,當是裝備,勇敢一次,好好面對所有,看似沒可能的事,也許都會變成可能。

撰文及攝影:Rita Wong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想收到更多JobsDB最新職場資訊?

熱門文章
被很多人忽略的經濟系予人純學科及高深感覺,但事實上因學科本身涵蓋範圍廣,畢業出路也相對多元化,除了與學科商關的金融、銀行業之外,數據分析、市場研究亦成為甚具人氣的就業之選。本地傳統大學設全面經濟學課程,而其中一間大學的program更是全球排名31位,年年都爭崩頭!想讀Econ就要細心留意以下的入學指南,了解7間大學的收生要求及課程特色。最重要的是讀完之後,畢業生有哪些前景大好又能增進技能的筍工之選。  ▪ 做銀行贏頭輸尾?6大行業前景及加薪幅度 人工高不如升得快! ▪ 【BBA出身】唔夠專難搵工? 一文看清8大收生準則 就業出路包攬MT、ibanker、入Big 4 6大院校經濟學相關課程的入學要求 ...
喺我認識嘅工程師裏面,原來都有好多人有去外地出差嘅經驗,同你地分享吓。  首先,其實香港工程師最多人出差嘅地點正常就係澳門同內地,不過基於政治正確同一國概念下,我就唔討論呢兩個地方。  ▪ 地盤佬日誌-點樣吸引年青人入建築業? ▪ 地盤佬日誌-引入外勞好唔好? 先講近近地嘅亞洲其他地方  我認識嘅最多就係去新加坡,就連我十年前都試過突然間比老細捉咗入房話公司係新加坡中咗個項目,問我有冇興趣轉過去做,其實我有啲心動,不過嗰陣時啱啱同老婆喺澳門結婚,所以最後就拒絕咗。  之前做顧問公司嗰陣,公司都會接到啲東南亞嘅項目,例如越南、泰國、馬來西亞都試過。嗰陣負責啲同事每幾個禮拜就會唔見咗幾日,就係要飛過去開會(嗰個年代未興視像會議)。  另外最多人去過嘅,應該就係位於西亞嘅阿拉伯地區,200X年代嗰幾年係香港近代建築業最黑暗嘅年代,好多人冇嘢做,咁啱個幾年就係杜拜建築業最旺嘅年代。所以我聽返都有不少前輩高層,當年高價高福利咁去杜拜做幾年嘢。不過近年杜拜建築業已經冇之前咁風光。反而間唔中都會有啲朋友會去阿布扎比做。 ...
一封求職信(Cover Letter)在求職旺季時不可或缺,對Fresh Grad一言,一封言簡意賅的求職信更是打開HR的第一道印象之門,即使近年很多招聘廣告未必列明需要呈交求職信,有些甚至指名只需Resume或CV,不過作為搵工初哥,小編建議Cover Letter還是準備定,以便不時之需。  ▪ 大學生必學5招 寫出「高質」Cover Letter (附sample)!鋪排層次分明 輕鬆通過Initial...

十大熱門搜尋

Scroll to Top

Processing, please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