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離難捨Comfort Zone﹗職場「舒適圈」並不舒適 近3成打工仔出於惰性不轉工

難離難捨Comfort Zone﹗職場「舒適圈」並不舒適 近3成打工仔出於惰性不轉工
Jobsdb content teamupdated on 20 August, 2019
Share

每年四月逗完雙糧和Bonus,又係職場上演大遷徙嘅時候,不過亦有上班動物因為「做生不如做熟」教條,寧願守在老巢,繼續鬧爆腦細,藐爆公司制度,在那個不太舒適的「舒適圈」內,努力扮工。畢竟,轉工與否是人生一小個關,思前想後實屬人之常情,可是,有些人年年同人講:我唔做㗎啦;但年年都見佢在同一間公司飾演花木蘭,仍舊「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明明想轉工又不轉工,到底是甚麼在從中作梗?坐言起行去跳槽的,又是甚麼在推波助瀾?一些相關數據及專家分析,將讓這Big Picture逐一浮面。

職涯規劃教練 救你出「舒適圈」

今年三月中至四月中,Jobsdb就《2019年薪酬調查報告》,訪問了3,192位求職人士,結果發現,在過去12個月,有三成受訪者曾經轉工,主要原因是:

  • 不滿意公司文化/管理風格(50%)
  • 不滿意薪酬及福利(49%)
  • 工作量/壓力過大(31%)

至於那些就算知道自己薪酬低於市場水平的打工男女,仍然一動不如一靜、選擇不轉工的理由是:

  • 出於惰性,不願經歷求職過程(29%)
  • 和現時同事的關係很好(29%)

 轉工不轉工,各人總有一套自己才知的理據。十多年來,指點過不少上班族規劃職涯的國際教練聯會(ICF)(PCC)專業級教練Leona Wan發覺,徘徊「舒適圈」、不敢轉工的最大阻力,不外乎是:未有一份很心儀的工,令他們很想擁抱變幻;另外是,現實的薪酬回報考量,所以,有些人即使有理想,希望作出工作轉變,卻基於「搵唔番現時份糧」顧慮,而去忍「痛」,例如,就算與頂頭上司磨合不來,每日返工似受罪,也會忍忍忍……

難離難捨Comfort Zone-職場「舒適圈」並不舒適 近3成打工仔出於惰性不轉工-2

國際教練聯會(ICF)(PCC)專業級教練Leona Wan表示,「舒適圈」沒有任何正面負面定義,只是人的一個正常機制。

「一個人選擇留在Comfort Zone,是正常不過的事,如經常欠缺舒適機制,很快就會崩潰。『舒適圈』本身不存在任何正面負面定義,只是人的正常機制,人生出來,就是想舒服。但從Career Coaching角度而言,我們仍提議大家衝出去,理由是:當你停留在圈內太久,一成不變,而周邊的時代巨輪卻不停在轉,你就會落後,只會成世人流流長,重複再重複自己同一個Pattern。」Leona表示,當有人一輩子只想留在「舒適圈」內養生,不接受挑戰,亦未嘗不可,因這不是甚麼性命攸關的事;但如你要升呢、想成功,就要付出代價,代價就是跳出Comfort Zone。

從「舒適圈」出走前,Leona有兩大懶人包,有助大家將複雜事情簡易化:一,是釋放膽量,承受一些未知之數,Take Risk;二,裝備自己;然後向「人生到底為咩」的單一目標進發。

▪ 轉工前停一停諗一諗?局面好壞參半未必要辭職 4條核心問題決定去留

▪出現這10大徵兆,可能代表你是時候轉工了

跟轉工的「藉口」割席

在轉工與不轉工邊緣的人,可能會視「日日唔願意起身返工」為轉職甚至裸辭徵兆,Leona則認為,行動前,有兩大要項,必先留意:

  1. 睇清睇楚你現時每日的工作,是不是在成就著自己的理想?
  2. 你當下的狀況、能力,是否足以配合你去作出改變?

「轉工不是話轉就轉,有時要去Reskill過自己,做大量Research,令自己感覺舒服。當中涉及很多需要打造自己的過程,令自己更加Ready;當真正Ready時,就是適宜轉變的時候。」

她三番四次提示正在求變的求職者:「不要為了逃避一些事情去轉工,而應為了得到某些你想成就的事和目標,才去轉,這一點非常重要。另外要謹記,『職涯規劃』是一件長遠的事,意即:『我們這一生人到底為的甚麼?』而不是『我做這份工是為了咩?』因此,轉工前必須想清楚:轉投這份新工,對我們的人生意義,是否真正有提升作用?如答案是很明確的話,就不用多想。」

她以身邊一位「裸辭是習慣」的朋友為例,說明箇中道理。「這個朋友每隔數年,就會為自己計劃一個『裸辭』的Break,利用小休時間,做一些提升自己的活動,如讀書、旅遊,四處去睇吓個世界,從別人的經驗當中學習。」Leona表示,很欣賞朋友的做法,因對方很清楚自己的生命目標;而這樣的裸辭,就是一件好事。

▪ 職場流動人口8年增逾4倍!想轉炒散/自由工作/Slash有咩要考慮?

▪ Slasher不務正業但求自由?九十後斜槓族:「唔想十年如一日。」

「舒適圈」唔一定係「廢柴訓練道館」

若從醫理分析,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全康診所顧問醫生蔡曉陽醫生拆解,當上班族要脫離「舒適圈」,即離開工作上得心應手、可發揮自身能力的環境時,一般也會產生焦慮情緒,令他們反思工作表現,評估能力有否不足;但另一方面,這種不安感卻可以推動他們學習新的知識及技能,提升表現。

「但當一個人遇到過多的不確定性,體內荷爾蒙就會產生變化,情緒長時間處於高壓狀態的話,焦慮症狀就會逐步浮現,常見的情況是,影響睡眠,以往能夠輕易熟睡的人,會不時於半夜醒來,甚至多夢、久久未能入睡。」蔡醫生提醒,如情形持續惡化,身體就會被拖垮,首當其衝的是食慾,胃口不佳,就會阻礙營養吸收。「若然長期休息不足,嚴重的可引致內分泌系統受影響。」

身體最誠實,如心理及能力未能配合你跟「舒適圈」脫勾,勉強無幸福。「『舒適圈』固然是左右一個人是否轉工的因素,但作出轉變時,每個人都應衡量本身是否具備重新開始的能力,這些考量是因人而異的。」蔡醫生解釋:「例如,一般而言,年輕人無論是家庭及經濟負擔,也較中年人為輕,轉工時的顧慮自然相對地少;但一些做了一家之主的上班族,未必能一下子跳出圈子,出外闖蕩,追求理想。」她認為,即使「舒適圈」會令人衍生沉悶感覺,但對部分人來說,它提供的穩定收入,讓生活有保障,就足以蓋過納悶情緒,令他們繼續成為圈中人。

▪離職倒數清單:由遞信、拎reference letter、清理枱面到刪除個人私隱,按部就班

▪你有冇轉工能力?人力資源顧問解構轉工5大要素,未做滿一年要考慮……

跳出「舒適圈」,沒有Deadline,只有Walk The Line

蔡醫生之前曾接觸這樣的個案:一名原本在外國打拚的年輕人,回港後從事他熟悉的廣告行業,在他的「舒適圈」繼續奮鬥。及後發覺,工作異常忙碌,影響作息。求醫時,醫生留意到他已出現焦慮情緒,開始對外界事物失去興趣,做任何事也提不起勁。數個月後,他察覺到身體實在不能再長時間維持在這種Work-Life難以Balance的狀態,於是決定裸辭,離開固有的「舒適圈」。覆診時,醫生發現他已逐步回復以往的輕鬆及喜悅。

「各人的需要有異,所面對的問題及擔憂也不同。重要的是,認知自己所追求的是甚麼,衡量在甚麼情況下,要離開『舒適圈』,離開前,要讓自己有足夠心理準備,過度由轉變所帶來的影響。」蔡醫生結語:「一旦出現焦慮,千萬別自己獨力面對,應尋求協助,包括向朋友及家人傾訴。若焦慮情緒持續,就應及早求醫。」

要不要跳出職場的「舒適圈」,沒有Guideline,沒有Deadline,只有你清楚明白了解過自己後,好好Walk The Line。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More from this category: Career development

Top search terms

Want to know what people are searching for on Jobsdb? Explore our top search terms to stay across industry trends.

Subscribe to Career Advice

Get expert career advice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You can cancel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subscribe’ you agree to Jobsdb’s Privacy Stat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