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瑞源(Rik)從事環保行業已15年,提供各種可生物降解餐具。
近年來社會提倡「走塑」,摺疊杯、不鏽鋼飲管等各式各樣的環保餐具逐漸誕生,然而早前有環保組織進行一個網上調查,並以結果加以推算全港市民於疫症期間的用餐消費,結果顯示,受訪者每周消耗約1億件外賣即棄塑膠,較去年的同類調查高出1.2倍。市民用膳習慣如此,外賣盒又多是塑膠製品,如何才可令外賣變得更環保?為市場提供多個解決方案?
韓瑞源(Rik)繼承爸爸的環保行業至今已15年,其公司PUREARTH便是提供各樣可生物降解的餐具,令產品在棄置後以零污染的形式回歸大自然。這個香港設計的產品又能否為消費及市場帶來更多環保的可能?
PUREARTH提供的餐具種類繁多,如圓碟、連蓋飯盒、碗、刀叉等。
本地設計「走塑」餐具
首要了解的,就是市面上有何外賣餐具選擇?大多都是膠製產品,如發泡膠、膠盒,方便且製作技術相當純熟,可大量生產而需求大,價格自然低,因此廣為使用;另一較多人認識而較環保的,便是牛皮紙盒,雖然耐熱度不錯,也是由紙製成,可是內有膠膜防滲漏,難以回收:一些加了PLA膠的環保餐具也需要化學堆肥才能分解。
Rik堅持不用膠膜,那麼PUREARTH設計的「走塑」餐具是由什麼製成?便是由竹或甘蔗纖維而成,再加入食用的防水防油劑,製成後可入微波爐或冷藏。不過這樣的「走塑」餐具,把一些滾燙的水倒進去,時間久了,也會變軟的;此外,環保餐具在工序、需求及大眾認知上也不及塑膠製品之廣,亦令成本昂貴兩至三倍。
世上沒有完美的方案,只可追求更好,Rik表示生物降解餐具是為餐飲業提供一種更環保的解決方案,產品在棄置後可以零污染的形式回歸大自然。因為產品都是100%可降解及可堆肥的,他笑說:「因為你知道原材料就是植物纖維,所以可以『食落肚』,但當然是不好吃的。」
▪ 【回收新人類】到街市收發泡膠、如蝸牛拉貨:最難是撕膠紙……
▪ 90後生態攝影師捨BBC職位 回流香港「攝」獵消失中的生態
此為餐具定形機。(受訪者提供)
生產之路亦不易
由竹或甘蔗打成漿,經過加壓等步驟成形,我笑說像是再造紙的感覺,但難度在於成本控制及質量控制,如當中的溫度、壓力、工人的技術等因素,全部影響產品質素,每個步驟也要很精準。
香港設置廠房可行嗎?甚艱難,因至少要有15,000尺的空間,一條生產線須放置多部機器及管道,加上就地取材更環保,因此他們在內地尋找合適的廠房合作,他笑言:「這是15年的經驗之談,我們知道每間廠各自的優勝之處,如有些比較擅長做飯盒,有些擅長做碗,我們有各類型的環保餐具,因此會與不同廠商合作。」多年經營的過程中,碰壁少不免,但他們表示不會將貨就價,堅持與能生產質優產品的廠房合作。
那麼香港公司在做什麼?暫時只有4人,主力作外銷及推廣工作,老闆自己也會親身上陣做運輸。不過公司在多年前一直都是「蝕住做」,九十年代末,環保意識漸漸抬頭,當時Rik的爸爸是一個商人,看到環保餐具的商機便投資,怎料難關重重,公司最高峰曾欠債千萬,最後結束廠房,Rik決定子承父業,委託四川、廣東等工廠生產,決定先打進國外市場,再回香港推廣,結果在2008年左右開始轉虧為盈,現時外國的主要客戶是超市。
▪ 【港鹽】西貢鹽田梓產能供應衝出市區 盼假日導賞團啓發港人
▪ 因菜得福!OL轉行開格仔田 擔肥割草勞動密 心情卻比打工快樂
Rik希望更多市民認識「走塑」的可生物降解餐具。
環保餐具的曙光
受疫情影響,外賣生意有所增長,那麼Rik的生意亦有所提升嗎?他笑說,「現時只可說是穩步上揚,顧客是多了,但銀碼上不算是有大幅度的增加。」
在商言商,使用完全沒有塑膠成分的環保餐具,成本比一般塑膠餐具較為昂貴;消費者亦有多願意付出更多的金額購買一個環保飯盒?Rik明白在本地推廣的重要性,希望能讓更多市民認識環保餐具背後的意義及價值。
筆者笑問:「現時你還覺得環保生意還有商機嗎?」
他回答:「相信一定可以做到,因為曾經去到最底、最差的情況,所以曙光必定會來!」
撰文及攝影:Iris Leung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