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平均每天工作9-10小時的香港人,在辦公室的時間分分鐘比在家更長,對同事多過對家人!偏偏香港的工作壓力全球知名,容易影響心理健康。根據香港城市精神健康聯盟的調查,40%的香港僱員曾經歷心理健康問題。更令人擔憂的是,AXA安盛2024年的研究顯示,高達77%的香港受訪者表示曾因工作經歷至少一種心理健康問題。
事實上,職場心理健康問題往往是漸進式的,當我們察覺到時,可能已經積累了相當程度的壓力,甚至瀕臨臨界點。
預防永遠比治療更重要,檢視自己的心理狀態刻不容緩!小編今次邀請了專業的臨床心理學家Vivian,設計了一份職場心理健康自測表,針對上班族的六大核心範疇,每個範疇都附有具體的觀察指標,幫助大家快速檢測自己的心理狀態,看看你的壓力是否已經超標。快來測試一下吧!
請思考下面的狀況在過去一個月內是否經常出現?
如果你在這個類別中了4項或以上,你正在經歷職業倦怠,職業倦怠是一種由長期工作壓力引起的身心耗竭狀態,在現今社會相當普遍。根據2023年Gallup全球職場報告,近53%的打工仔正面臨職業倦怠。
▪ 情緒差、壓力大 歸因「返工係咁㗎啦」?老師轉型做心理學家 望動搖自我否定:我可能不是那麼差?
▪ 禮拜日晚恐懼症?歐美職場推「最低限度星期一」hea住做 3大減壓點與情緒共存
臨床心理學家Vivian指出:「倦怠感的核心在於缺乏對工作的掌控感和意義感。建議可以嘗試重新分配工作任務,確保不會長期超負荷運行。而如果倦怠感來自對工作的厭倦,可以考慮尋找新的挑戰,例如申請內部轉換工作部門、參加專業培訓,甚至探索其他職業方向。世界衛生組織在2022年的研究也表明,有意義的工作可以有效降低職業倦怠的風險。」
請思考下面的狀況在過去一個月內是否經常出現?
▪ 職場情緒勒索好困擾?內向型打工仔易成目標 學識3招傍身應對
如果你在這個類別,中了4項或以上,表示你的職場人際關係正影響你的心理健康。Vivian指出:「當你發現自己因為與同事或上司的互動而感到壓力時,這是一個信號,表明需要改善工作溝通方式或調整自己的心態。」她建議可以嘗試「同理心雙向溝通」的方法,例如使用「我感覺……因為……」去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可以減少誤解和對抗。她指出:「例如面對上司時,可以說『我感覺可能需要多一點時間,因為我希望交出更高質的結果。』這樣的說法來談判。如果無法解決問題,可以考慮尋求第三方的幫助,例如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或外部的職業教練。」
請思考下面的生理症狀 / 狀況在過去一個月內是否經常出現?
如果你在這個類別,中了3項或以上,你的身體正在向你發出嚴重的警告,指出你的心理健康欠佳。因為長期的職場壓力會直接轉化為生理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慢性疾病。
Vivian解釋:「你的身體比你更了解自己的狀態,當它發出警報時,請務必重視。」她建議可以建立一個「身體日記」,做一個為期一個月的追蹤記錄。Vivian指出:「每天記錄三個關鍵點:當日工作壓力等級(1-10)、具體的生理症狀(如頭痛、肌肉緊張)以及這些症狀出現的具體工作情境。通過系統性追蹤,你可以發現壓力的具體來源和身體的應激模式。例如,是否每次專案截止日前都會出現胃部不適?是否某些特定會議會引發頭痛?這些數據不僅可以幫助你調整工作方式,還可以為未來的醫療諮詢提供寶貴線索。同時,如果你晚上難以入睡或半夜驚醒,可以嘗試建立固定的作息時間,避免睡前使用電子屏幕,並創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
請思考下面的狀況在過去一個月內是否經常出現?
如果你在這個類別,中了3項或以上,你的情緒可能已經接近崩潰邊緣。情緒失控不僅會影響工作表現,更會侵蝕個人生活的幸福感。
Vivian強調情緒管理是一種可以訓練的技能,她建議可以嘗試「情緒ABC」的方法,這個方法由美國心理學家創建的。簡單地說,當老闆批評你時(A事件),真正影響我們情緒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如何解讀它(B信念)。如果認為「被批評就等於失敗者」,就會產生極大的挫敗和焦慮;但如果認為「這只是一次改進的機會」,同樣的事件就會引發完全不同的(C結果)。Vivian建議可以分析信念和質疑不合理信念,審視自己對該事件的想法和解釋,來調節事件和結果之間的關係,從而更理性、更健康地面對職場挑戰。
請思考下面的狀況在過去一個月內是否經常出現?
如果你在這個類別,中了4項或以上,代表你可能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涯發展方向。
Vivian指出:「有關職涯發展的無力感往往是因為缺乏清晰目標。」她建議可以嘗試進行職業價值觀測驗,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亦不妨參加職涯規劃工作坊,或尋求職業生涯諮詢。職業發展不應該只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探索和創造。她建議可以重新設定目標,將大目標分解為短期可達成的小目標,例如每月學習一個新技能。
請思考下面的狀況在過去一個月內是否經常出現?
如果你在這個類別中,勾選了3項或以上,你的工作已經嚴重侵蝕了生活邊界。工作與生活的界限模糊會導致長期的心理耗竭和生活品質下降。
Vivian強調:「重建工作與生活的界限至關重要。可以建立一些下班儀式,例如整理辦公桌或撰寫次日待辦事項,讓大腦接收到工作已完成的信號。亦要學會說不,告知同事或上司,自己不在下班時間回覆郵件或短訊,對非緊急的工作需求學會婉拒。最簡單是,使用手機的專注模式或App限制功能,避免在非工作時間查看工作相關訊息。」
身在香港,工作節奏急速,我們更需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因為只有身心健康,才能在職場上持續發展,實現自己的理想!假如你想尋求專業的協助,社署設有免費臨床心理服務,其臨床心理學家會為市民提供心理評估和心理治療服務,以助大家獲到適切的專業支援,面對生活中出現的情緒困擾。(按此了解詳情)
圖片來源:Freepik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