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城市排行榜 香港第二﹗不要忽視搣手指、手震、呼吸困難等8大受壓症狀 打工仔3招趕走情緒污染

過勞城市排行榜 香港第二﹗不要忽視搣手指、手震、呼吸困難等8大受壓症狀 打工仔3招趕走情緒污染
Jobsdb content teamupdated on 11 November, 2022
Share

你曾出現過以下特徵嗎? 

  • 工作遇到難題或瓶頸位會咬手指/搣手皮/咬嘴唇 
  • 向客戶匯報時,出現手震/聲震/顫抖 
  • 與客戶、老闆溝通會口吃/容易出汗 
  • 會因未能好好表達自己而煩躁不安 
  • 面對未完成的工作,經常失眠或夢見相關的噩夢 
  • 被催趕交文件會感到噁心/呼吸困難 
  • 匯報前容易出現腸胃不適、食慾大增/大減  
  • 下班後失去日常興趣和動力 

如長期出現4種或以上的症狀,或許你需要關注一下你的情緒健康了。 

最近美國手機保安技術公司KISI發表的《2022年工作與生活平衡城市排行榜》的調查,發現在100個城市中,香港Work-Life Balance排倒數第八,更在《過勞城市排行榜》中排第二!無論打工仔、管理層或是老闆,大家在辦公室也面對和承受著說不出的壓力。下班後,還要面對家庭、感情、個人壓力,每個人也背負著各自的情緒負擔。 

「當期望與實際不一致,便會產生情緒。情緒是種推動,用作溝通,反映狀態,而壓力則是結果。」 

搣手指、咬指甲、脫髮、磨牙、失眠、發重複的夢等,都是常見的受壓徵狀。壓力源如果持續,受情緒影響心理健康會繼而出現問題,不但會影響個人在職場的行為,令人容易產生消極怠工、人際關係惡化、行為異常等,更會造成企業效率下降、管理成本上升、品牌形象受損等不良的結果,絕對不容忽視。 

「壓力導致情緒失控,情緒影響感知,繼而變成惡性循環。」 

調查指出在香港每七個人就有一位一生中經歷常見心理疾病;而每四位香港人就會有一位正在面對焦慮或抑鬱症,是全球平均的2.5倍。輔導心理學家及心理治療師尹日初表示人人對壓力的準則不同,可以是惡劣的勞動條件、未能應付所分配的職務、職位變動、人際關係、公司文化及氣氛等。以下有三大踢走負能量,重拾健康情緒的好方法!讓我們逐一檢視,當身體有所覺察,並緊密、持續地出現受壓徵狀,就應關注自己的情緒健康,及早尋求協助。  

▪ 【無聲辭職】面對壓力打工仔選擇躺平? 全球200萬人加入Quiet quitting社群 15條問題測試你是否work-life balance

▪ 2022全球幸福指數排行榜 港列81位 疫情下工作壓力大增 6個方法助打工仔調整心情

1. 抗壓能力Level Up 

多數人在進入職場前較少經歷挫折,職場往往是第一個進入的「無保護性環境」,因此所帶來的挫折感與打擊也常是許多人無法順利克服的難關。低抗壓力的人,想提升抗壓能力,就要有犯錯的勇氣,預先做好最壞打算,並想好解決方案,可以事先設想方案一二以備不時之需,做好心理準備,明白出錯並不可怕。遇到難題,不妨多請教同事與上司,吸取經驗。 

2. 焦慮、緊繃Kick Out

社會對情緒病有著不少負面標籤,如嬌生慣養、凡事愛鑽牛角尖等才會患病,而真實情況正正相反,患者較常見是責任心強、對自己要求高,甚至因有未雨綢繆的性格而憂慮未來。想快速舒緩緊繃焦慮的情緒,可透過「細、慢、長」,有節奏的呼吸方式:吸氣、屏息2-3秒,再慢慢呼氣,重複幾次,不但有助放鬆思緒,重整心態。譬如,被上司臨時指派Present工作,面對不同部門的同事,心情難免緊張、焦慮 ; 可嘗試透過「有節奏的呼吸方式」,重整思緒,一步一步回想每個細節,代入各部門同事想透過Presentation 得知的內容事項,整理先後次序。萬一當下未能解答同事們的諮詢,可以先紀錄問題,方便日後跟進。  

3. 同負面、不安Say Bye 

疫情下很多不確定與多變的事情,當這些變數在認知上與預期存在落差時,形成無形的壓力,會導致情緒容易不安,或出現負面觀感,嚴重甚至會造成焦慮及失眠。 
缺乏安全感的人要先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不要與他人作比較,把專注力放在自己的進步上,更應該加強對情緒狀態的洞察力,多學習一些壓力調適的方法,例如適量的運動,增加安多芬的分泌; 適量的獎勵自己,重視自身價值及感受,推動自己進步 或者與信任的人坦誠探討問題,有需要就要及早尋求專業的協助。 

▪ 返工成日好眼瞓?測試你的疲勞指數 用478呼吸法、減壓工具 8個自癒方案助紓壓

▪ 職場情緒勒索好困擾?內向型打工仔易成目標 學識3招傍身應對

圖片:Freepik 
 
職場心理健康議題逐漸受到重視,當了解到壓力來源,公司或自身可更容易從根源處理,同時亦要自己找到抒發情緒的方法,如運動、交談,甚至呼吸方式。針對於職場實際面對的困擾,可配合心理學角度,帶出心理狀況出現問題的徵狀,並建立正向心理,以正面心態迎接職場及生活上的高山低谷。

 

此文章由原作者及Jobsdb HK撰寫/編輯。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More from this category: Workplace wellbeing

Top search terms

Want to know what people are searching for on Jobsdb? Explore our top search terms to stay across industry trends.

Subscribe to Career Advice

Get expert career advice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You can cancel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subscribe’ you agree to Jobsdb’s Privacy Statement.